麦牛:十几岁上阵杀敌 走过硝烟战火见证幸福生活

来源:战友杂志在线责任编辑:webadmin
2020-10-12

1602466132(1).jpg

70多年前还是战火纷飞的年代,大字不识一个的麦牛选择参军,用血肉之躯 保家卫国 在枪林弹雨中,他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一次次侥幸从敌军的枪口下逃生; 带着战友一次次夜袭,只为缴获先进的作战装备;为了不做俘虏,他提前在手枪 里装好了子弹,准备选择合适时机自行了断……

如今,九旬高龄的麦牛时常穿行在南坑社区,为“00后”孩子们讲述惊心动 魄的往事他常对后辈们说:“一定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捍卫胜利,守 护和平,吾辈自强。”

目睹鬼子凶残扫荡,年少参军保家卫国

“现在这曰子比蜜还甜,你们年轻人要懂得 珍惜,努力工作,多为国家做贡献。"家住深圳 坂田街道南坑社区的麦牛激动地握着记者的手 说。

麦牛身形瘦高,身着绿色军装,端坐在轮椅 ±0虽然行动不便,但聊起70多年前的往事时, 老人精神矍蘇,眼神清亮。他16岁参军,先后 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回忆往事,麦牛感慨道: “我从不后悔上战场杀敌,那是我一生中最骄傲 的事情。“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鬼子进村了,鬼子进村了……” 1937年12月, 在南坑村里响起惊呼声,乡亲们四散奔逃。8岁 的麦牛和姐姐相依为命,整曰提心吊胆。

鬼子进村_般就干三件事。麦牛回忆道:“一 是抢东西,只要有值钱的东西,鬼子都抢,抢完 值钱的就抢粮食、抢牲畜,抢到什么都不剩。二 是找’花姑娘’,但凡有一点姿色的女子都逃不 过鬼子的魔掌,以至于后来不得不女扮男装,姑 娘们都往脸上抹灰。最后没招了,只好往山里躲。 三是找'抗属'。抗属,是抗战人员的家属。每 次鬼子进村,都会将乡亲们赶到空地上,挨个审 问哪些人家是抗属。得不到满意的回答,鬼子就 会杀人,手段非常残忍。"

村里每天都有年轻男子走上前线,炮声、飞 机轰炸声不时掠过村子,全村老弱妇孺都躲在炮 楼里。“我见过曰本人烧杀抢掠的场景,我们躲 在庄稼地里瑟瑟发抖,四处是烧焦的稻草和土地。 为了防止被鬼子残害,我们甚至故意把脸涂黑, 把头发弄得蓬乱,以此躲过日军的搜查、盘问。” 麦牛说,“长大参军、上战场、打鬼子”成了他 的心愿。

“参军,是我们那个年代热血男儿的首选之 路。”麦牛第一次报名参军时还不到14岁,因 年纪太小没能成功。他不甘心,经常给抗战部队 传递曰军据点的情报0第二年再报名,成功了。“我 进了部队,但是没有注册,16岁才进入新兵花 名册,部队把我分到连部做通信员,主要负责送 信、打扫卫生、洗衣服等。那时候,做后勤相对 安全,但我还是希望能够早日走上战场。后来我 主动找到连长,要求上前线杀敌,随后我被分到 营部通信班,不久便随部队上战场了。”

麦牛从一名普通士兵做起,做到了班长、排 长等职务,一度驻扎在东莞大岭山一带训练。他 回忆,由于家境贫寒,又遇上战乱,自己从未上 过学,是彻头彻尾的文盲。“大字不识,连自己 的名字也不会写,麦牛这个名字,还是到了部队 后才学会写的。”

不畏战场枪林弹雨,多次英勇战胜鬼子

敌后斗争条件艰苦,组织上给麦牛配了把土 枪,他因此有了个绰号:“土机枪” 0麦牛身上 挎的弹夹里只有十来发子弹,不到关键时刻从不 舍得用。

抗战胜利前夕,麦牛带着游击队赶往东莞大 岭山一带执行任务。在一片林地,他们遭遇一队 日军,鬼子机枪、大炮火力全开,麦牛身边的战 友一个个倒下。“子弹打完了,我们才实现突围。 几十个人就剩下十几个,太惨了!”思及这段残 酷往事,老人用双手捂住了脸。

“当时我们的装备和日军相比差距实在太 大,他们有大炮、机枪,我们只有步枪、手榴弹。 因此,我们釆取类似’打游击’的方式,不跟日 军正面交锋。”麦牛说,当时的策略是“敌进我 退、敌驻我扰、故退我追”。即使装备实力悬殊, 麦牛所在的部队依然顽强抵抗日寇。

1945年6月,麦牛随部队前往陆丰打鬼子。 按照计划,麦牛所在部队要炸掉曰军所在的炮楼。 他们扛着炸药包,偷偷赶到炮楼下,将炸药包放 置妥当后一拉引线,炸药包爆炸了,但是,并没 有炸毁炮楼。因为故人的炮楼修得很结实,炮楼 下面还有更加坚固的地堡。

而此时,曰军架着机枪疯狂扫射,麦牛等人 一时无法靠近……就在战斗陷入僵局时,他们想 到了一个办法:将棉花团浇上汽油,扔进地堡, 浸过油的棉花燃烧产生的浓烟能把地堡里的敌人 呛死。

“我们必须靠近地堡,只能采取人海战术。" 麦牛回忆道,一个又一个战友牺牲在靠近地堡的 途中,后来一个战友趁着敌人幵枪过程中一个极 短的停顿间隙,飞快地将燃烧的棉花团扔过去, 这才最终扭转了战局……

1602466145(1).jpg

年轻时的麦牛

“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能够一次次死里 逃生,实在是太幸运了,因为我替他们看到了用 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采访中麦牛停顿了几次, 很是感慨。

夜袭敌人缴获武器,如愿以偿光荣入党

部队是最好的学校,不但教会麦牛看书识字, 还磨练了他的意志、增强了他的勇气、提升了对 敌斗争的智慧。

经历了几次战役的洗礼,麦牛在部队里有了 “神枪手”的称号。他的枪法又快又准,直接击 中故人要害,几乎没有失手。抗日战争胜利后, 东江纵队北撤留下来的部分骨干发展壮大起来, 成立了粤赣湘边纵队。麦牛被分在了粤赣湘边纵 队一支队,并先后担任了副班长、班长等职务。 1949年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 队在惠州安墩镇正式成立,后来与中国人民解放 军闽粤赣边纵队一起,解放了闽西南和粤东广大 地区。接着配合南下的野战军,追歼残敌,解放 广东全境。

麦牛还记得,解放宝安县(今深圳)前夕, 在龙华牛地坡一带经历过一场偷袭战。“当时, 我带着20多名战友去偷袭国民党部队,目的是 获取他们的精密武器。”麦牛回忆,行动之前, 自己已经暗中观察了敌军的一举一动。敌人晚上 什么时候出去、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睡觉、 武器放在哪个仓库以及人员分工、站岗等情况, 麦牛都一清二楚。

深夜11点,当敌军陆续原地休息后,麦牛 带着战友们出动了。“干算万算,也有算不准的 时候。当时,我们从后方悄悄地进入了敌军大本 营,碰到一个正在伏案整理账目的人。他发现了我们,紧张不已,正准备发声。这时我掏出枪, 指着他小声说’别动’,可他还是动了,大声呼 喊了几声。”麦牛和战友们怕偷袭失败、全军覆没, 情急之下扣动了扳机,解决了这个人。

1602466155(1).jpg

《回乡转业建设军人证明书》封面与内页

岂料这一枪惊动了敌军。“20多名敌军齐 刷刷起来,准备跟我们火拼。”偷袭的目的是为 了缴获武器,没想和敌军搏斗。麦牛随即示意其 他战友去仓库缴获枪支、弹药等武器,然后自己 在前方和敌人战斗。“当时,我拿着一挺机关枪, 朝着故人猛烈开火,一口气打死了8个敌人。” 说到激动之处,老人还用拇指和食指给记者比画 了一个数字“八”。后来,敌军派兵过来追捕麦 牛所带的队伍。“我们缴获了枪支,一路从山上 沿着小道跑下来。我扛着机枪,打了十几发子弹 后,敌军就没有再次追上来了。”

麦牛说,那时战士们最大的愿望是立下战功, 火线入党。其所在部队小队长王士奎(音)是队 里唯一一名党员,他见麦牛作战勇敢、机智,便 介绍他入党,麦牛十分激动。当时,上级领导问 麦牛为什么要入党,他说:“打仗时,党员都是 冲锋在前。我不怕死不怕牺牲,我要跟着党解放 宝安县、解放全中国。”

1948年5月的一天,在一场战斗后,麦牛在梅林关的一片树林里秘密宣誓入党。19岁的他, 终于如愿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此时,距离 他正式参军仅3年。

硝烟战火早已远去,感恩今日幸福生活

1954年4月,麦牛退伍回乡,告别了为期9 年的军旅生涯。退伍后,麦牛在当地派出所工作, 后来又在原布吉火车站工作了几个月,由于文化 水平低,麦牛做得很吃力,便决定返乡做农民。

1954年秋天,经人介绍,25岁的麦牛认识 了同村姑娘岑礼妹,两人结为夫妻后十分恩爱, 共同生活了 61年。“我们有3个儿子、2个女儿, 那个年代条件很艰苦,我们靠种田为生,曰子过 得很清苦。”麦牛回忆道,直到改革幵放,生活 才幵始好转。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村里引入外资建工厂、 办企业,经济越来越红火。“原来的庄稼地都变 成了产业区,大家都不种田了,洗脚上田做起了 房东、企业管理者、工厂职工,分红也一年比一 年好,村民都过上了好日子。”麦牛告诉记者, 现在的日子就更好过了,大家不仅物质生活丰富, 精神生活也很精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各项功 能室,活动丰富多彩,自己偶尔过去给后辈上党 课,讲抗战故事。

红色记忆:做好饮弹自尽的准备,绝不让自 己成为俘虏

“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非常残酷。” 解放战争时期,麦牛跟随部队辗转参与了多场战 役,让他记忆最深刻的是梅林关战役。

“这是一场拉锯战,不是你进我退,就是我 进你退,敌我双方接连交战了三天三夜。"麦牛 回忆道,战争进行到第四天时,战士们的体力已汗重透支,而敌军很强大,人多、武器也先进。 眼看部队的人马越来越少,麦牛所在的部队准备 战略性撤退路人马在前方防御作掩护,另一路人马悄悄从后方撤退。从梅林关的山坳里退 出来时,他和战友们还悄悄为_件事做了准备。

麦牛等人躲在山坡下,趁着喘息的间隙,检 查了手枪弹夹的子弹预留情况,又给枪膛上满了 子弹,一边撤退,一边防御敌人。这一切仿佛发 生在昨天,麦牛经常半夜做梦都会梦到这次撤退 的情形。“一共有50颗子弹,打了 45颗,留下 最后5颗防身,万一不幸被敌人抓住了,我就准 备用剩下的子弹对着自己幵枪,自行了断。”说 到这,麦牛的手又抖动了一下,双眼喩满了泪花, “当时,每个撤退的战士都做好了准备,一旦被 故人盯上、无法安全逃脱,就当场饮弹,绝不做 俘虏”!

(文/图深圳侨报石小利龙岗区退役军 人事务局余逸夫)

1602466166(1).jpg

麦牛(中)与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