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参加者、见证者、幸存者,86岁高龄的老党员、退役军人刘寿增自去年成为龙岗区退役军人宣讲团的主要成员后,他多次亲临现场,从容淡定地讲述那炮火连天的过去,多次呼吁大家讲好保家卫国的故事,用宣讲弘扬红色精神,让红色文化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守牢精神上的“爱国”阵线。
《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宣传片中的刘寿增
保家卫国是使命 远赴朝鲜驱敌寇
1950年10月,全国正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潮。解放军在刘寿增的家乡重庆合川县招收军干校学员,12月中旬,17岁的刘寿增成为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被分配到了第十二军三十五师野战医院,成为一名卫生员,正式开始学习战场救护知识。
1950年12月21日,遵照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的指挥调遣,野战医院随军开拔,由重庆乘轮船启程,前往目的地集结待命。刘寿增还来不及告知父母一声,就此踏上了征程。时至如今,刘寿增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些战友们稚嫩的脸上视死如归的坚定神情。
启程时,有3个才十三四岁的小孩也跑上船要求要入伍、去朝鲜打美帝主义。指导员看着他们瘦弱的身体,奉劝他们下船回家。他们扯着指导员的衣角不放,跪在地上,坚定地说着:“我要去战场杀敌,不能让美帝主义跨过‘三八线’,我要保护我的祖国和我的家人。”他们的爱国热情让大家都为之动容,指导员也禁不住红了眼眶,指导员将他们扶起来,拍了拍他们的肩膀,叫战士把他们带下去,给他们发放军装。一声汽笛长鸣,轮船离岸,乘风破雾前进。指导员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望着远去的港口,一脸沉重。
1951年3月21日晚,大部队跨过鸭绿江,军乐队在江边高奏《中国人民志愿战歌》。在雄纠纠气昂昂的军乐声中,刘寿增和战友们踩着积雪踏上朝鲜的土地。“我们亲眼看到战火弥漫的朝鲜,城市乡村弹坑累累,一片废墟,田园荒芜。我们无比义愤,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奋勇战斗的信念。祖国刚刚获得新生,绝不能再遭侵略者的蹂躏,必须以坚决地战斗,痛惩侵略者,为朝鲜人民报仇雪恨,为祖国守好大门!”刘寿增回忆往事时激动地说道。
直面战场见生死 枪林弹雨血性浓
美军装备优良,全是机械化部队,又牢牢地控制着制空权。在装备劣势,天寒地冻,缺粮、短弹的情况下,志愿军展开了逐山逐水的节节阻击和进攻。前线的医疗条件极差,连最基本的生理盐水、凡士林纱布、敷料、绷带等都紧缺,刘寿增和战友们只能用食盐烧制,用食油代替凡士林,绷带、手术巾都需要回收利用。经过连续五次战役的艰苦奋战,大量的敌人被歼灭,让美国侵略者及其帮凶们尝到了铁拳的滋味。
1951年5月9日,我师随军挥戈东进,越过“三八线”,于十三日抵达春川东北清平洞一线集结待命。配合朝鲜人民军,歼灭中线东部至县地区的李承晚伪军三、五、九师,而执行这次战斗任务的部队要攻克10577高地加里山插入敌后。
加里山脚下横卧一条昭阳江,渡江处江面宽约60-80米,渡江处水深及腰部,水流急。攻破加里山必须步行涉水过江。朝鲜的3月江水刺骨的寒,大家不顾天上敌方群炮轰击,所有人手拉手毅然涉水过昭阳江,在加里山脚下靠山边宿营。天亮后,医院在这里展开了收容工作,伤员不断的从前方送来,经过刘寿增和战友的紧急处理后,又送往后方的军属医院。
次日中午由于加里山被我军攻下占领,医院奉命出发翻山,准备收容和抢救伤员。刘寿增和战友张万堂、谭必鸣三人一组,对战场上的伤员进行救护。看到一名战友低着头抱着身子一动不动,刘寿增过去问他:“同志,你哪里受伤了?”他不吭声。刘寿增拍了拍他的肩膀,没什么反应。刘寿增抱起他的头才发现,他安静闭着眼,腹中枪伤刺伤无数,留出的血染红了身上的军装。刘寿增探了探他的鼻孔,默默叹了口气,为他弹去肩上的尘土,将他平放在地之后,转身去寻找其他的伤员。一眼望去,遍地躺着的都是尸体,在刚刚过去的几个小时前,他们都还是鲜活的人——战争是如此残酷。
刘寿增和战友们在山顶敌人留下的人字棚内,看见一位身负重伤的机枪射手,身边放着他使用的轻机枪,立即过去跟他说:“同志,你坚持一下,我们马上把你送去抢救。”他看着刘寿增和战友们点点头,并要求将他心爱的枪一同带走。他慎重地讲:“我是一位战士,人在枪在,若敌人来了,我还要用它跟敌人拼命!”多好的战友啊!伤成这样还不忘自己是一位战斗员,敌人来了,还要与之搏斗。
硝烟战火谱赞歌 战火平息复归国
野战医院设在一个小山沟里,是师工兵营同志挖的防空洞病房。1951年12月的一日中午,刘寿增在伙房吃着饭,飞来四架F86型战斗机,一位女战友跑过来叫刘寿增:“快出来,快出来,敌军来了。”刘寿增马上跑出来,躲到角落。这些飞机飞临上空后,爆炸声响成一片,弹片把伙房顶的铁皮都击穿了。要不是那位女战友叫刘寿增离开,可能刘寿增也负伤了。
1952年4月至7月,战争处于对峙阶段,敌人竟使用生化武器,发动细菌战。刘寿增和战友们立刻在专家的指导下,加强防疫、隔离措施,组织卫生员加强学习有关细菌战知识。在大家的努力下,很快控制了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刘寿增受邀参加校园爱国主题报告会
刘寿增在讲述红色故事
1953年7月22日,美军在板门店签订了停战协定,双方同意在22时生效,双方军队停止一切战斗冲突,战火平息,和平到来。1954年4月22日我军奉命从朝鲜前线驻地东海岸返回祖国。经数日行程后回到了中国境内,刘寿增和战友们呼吸着没有硝烟的新鲜空气,也听不到美机的轰鸣声和刺耳的炮弹爆炸声,一切显得那么的平静和美好,喜悦之情难以尽述。
家国历史不敢忘 牢记使命惜和平
弹指一挥间,往事已过去几十年了,1976年3月刘寿增脱下军装,结束了26年的军旅生活,转业到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做一名内科主治医生。“作为一名军人,保卫祖国是我的职责。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责任。”刘寿增说道。“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了和平,为了正义,为了守护我们的‘三八线’,包括毛泽东长子毛岸英在内的36万志愿军官兵永远留在了朝鲜大地上。今天,我站在这里,不是代表着我个人,而是代表着那些留在战场上的战士们。对于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们来说,我只是一名普通平凡的战士,根本不值得一提。”
“战友们在最美好的青春年纪,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国家,他们再也无法回到他们日思夜想的家人身边,也无法亲眼看到今日强大的中国。他们的家人再也无法拥抱他们挚爱的亲人了。每当想起这些,我就感到难受。我多希望今天,我没有站在这里,而是和那些战友们一起坐在台下,听着后辈们讲述那些和平年代的奋斗故事。可惜呀,时间永远不会重来……”说着说着,刘寿增眼眶湿了。
刘寿增强调说:“现如今的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整体综合军事实力排名世界第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不容忽视,再也不是过去备受列强欺辱的旧中国了。但是我们要牢记现在的和平是无数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那些为国家和人民奉献青春甚至是生命的军人,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对于他们,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尊敬和关爱。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希望新时代的年轻人,牢记历史,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最后,我代表我们所有的志愿军老兵们,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老兵的支持与帮助,一直对我们退役军人保持着关心与关怀。”
昔日冲锋保家国 今朝捐款抗疫情
“这是我的特殊党费”“盼你们打胜仗归来”……龙岗区龙城街道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党费,这是刘寿增以此方式表达对一线“战士”的慰问,而他的妻子也向龙岗区慈善会捐款500元支援抗疫一线医护人员。
疫情发生后,刘寿增多次通过电话、书信的方式积极支持龙城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及其所在社区党委,呼吁年轻后辈积极参与到防疫工作中。
在2月27日,他又积极响应号召,以老党员、退役军人的身份,主动缴交特殊党费3000元。他的夫人张光冰也向区慈善会捐款500元,用作慰问一线医护人员。同时刘寿增还致信党组织,表示坚决服从号令,坚信抗疫必胜。
“您老保重身体!”“这次战斗就交给我们年轻人吧!”……刘寿增和妻子信中的肺腑之言,在龙岗区不少退役军人的微信群中传开后,感动了万千老兵,大家纷纷在微信上留言。
一身戎装,一生荣光。刘寿增经历了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见证了党和军队在和平年代的光辉成就,也感受着新时代好政策带来的幸福生活。目前,他仍然用自己的铮铮铁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奋勇搏击,坚守着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他是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榜样!
刘寿增捐款和表达谢意
刘寿增妻子捐款信
(文/图 龙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余逸夫 杨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