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深圳军休干部卢巧娥
卢巧娥,现年88岁。36年的军旅生涯,见证了祖国及自我的成长和强大。她说,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道路,遇到挫折磨难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用扬鞭自奋蹄,天下无难事,只要自己有信心、恒心、耐心,不畏艰难险阻,迎着困难而上,多想办法,必定能够闯过难关。
初上工作岗位
1955年,两年的军校学习圆满结业后,我被分配到广州军区总医院工作,心里万分高兴。因为工作在广州,靠近故乡东莞,今后就容易探望父母及家人。我被分配在骨科和普外,骨科是全院科室中最忙最累的科室,但我不怕苦不怕累,因为有领导关怀爱护,特别是护士长,他把我当妹妹看待,言传身教,使我很快熟练工作。
日常工作中,我以白求恩为榜样,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心和爱护伤病员如亲人。有时值完12小时夜班,我不回宿舍休息,让护理员协助我用担架抬着瘫痪病人到小山坡上晒太阳,给他们读报、鼓励他们安心住院治疗。我尊重领导,关心体贴同事。医院年终总结时,我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先进个人”“五好护士”,给予物质奖励,我以它为动力,更加努力钻研业务,勤奋工作。
初遇困难
1958年,我被调到广州军区坪石61疗养院工作,这里是肺结核传染病疗养院。疗养院内病人多数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军人。四科是重病科,有的病人已住院数年之久,他们有的是单侧肺部或双侧肺部形成空洞,经常大吐血急救。其中有几个病人很特殊,每遇气候转变,或是因听到山中野兽的叫喊声受到刺激而吐血,我们掌握了病人的情况,随时准备好急救药品,所以上班时大家心情都很紧张。
50年代医疗设备较差,没有电动的吸痰器,只能用简单的人工脚踏吸痰器为吐血病人吸除口腔和气管中的血液。急救过程中,常被病人吐血溅到身上。我在四科值班时,曾有一个双肺空洞的病人吐血喷到我面部口罩,白大衣、隔离衣上被鲜血染红了,当时心里只想争分夺秒的抢救病人,根本没空处理溅在身上带结核菌的血液污染,后来经过我们医务人员的及时急救处理,病人转危为安。
下班回到宿舍,想到这惊人的急救场面,禁不住惊恐害怕,担心自己是否会被传染上肺结核,寝食难安。尽管这样,第二天一早,我在神圣的责任感驱使下,毫不犹豫地穿上白大衣,回到工作岗位,投入新一天的工作。
坪石靠近湖南,疗养院坐落在坪石水牛湾外四面石山环抱大山窝中,宿舍、病区相隔数里路,冬天上夜班最辛苦。寒风刺骨,下半夜一点起床接班,步行很远才到病区。院领导为了确保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预防传染,对消毒隔离工作抓得很严格。上班规定每小时更换一次口罩,下班后严格清洁消毒双手,双臂侵入75%酒精桶内浸泡,冻得双手麻木刺痛。夜里躺在床上碾转难眠,想到往昔在条件优越的广州军区总医院工作,现调到这里,生活和工作遇到很多困难,精神压力又大,又苦又累,只希望能早日离开。越想越难过,更加思念父母和家人。两年来,我一直不敢告诉父母自己在肺结核疗养院工作,害怕他们担心挂念。
平日政委常教育我们,要向白求恩同志学习,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想到今天我们过着国泰民安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想到这些,我反思自己作为一个共青团员,存在这些私心杂念是很不应该的,要懂得感恩,视病人如亲人,自觉地加强思想意志,不屈不挠,迎着困难前进,决不能碰到一点挫折就萎缩不前,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
在病房中,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想着这些病人在精神上、肉体上被疾病折磨,终年躺在病床上,得不到亲人的呵护,定会想念家人,心里很痛苦,一种同情心和强烈责任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同时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导,“人总是要死的,但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经过一番自我反思后,我克服恐惧,和怕被传染的私心杂念,努力履行白衣战士使命,全心全意护理好病人。每天在完成各种治疗操作后,一有空我就深入病房,细心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一有情况便及时处理。每次病人康复出院和我握手告别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喜悦,默默地祝福他们健康平安。
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
1960年我调到湛江196医院,先后从事内科、儿科、传染科、供应室、药局和营养科等多个不同的科室。从熟练的临床工作转到非临床科,领导把我分配到药局小药厂,让我负责制药工作。对于我来说,完全是门外汉,没有一点药学基础知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学。我决心尽最大努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我刻苦钻研制药业务技术,虚心请教,带领战士和职工开展生产糖衣片、酊剂以及抗生素(赤霉素920)。
卢巧娥获评共和国老战士
卢巧娥退休以后喜欢到处走走
我们生产穿心莲片,将穿心莲草药制成糖衣片。在包衣过程中,要细心观察药片的干湿度,及时的加入糖浆,依次吹冷风,吹热风,需要凭经验操作。因为一年四季气候湿度不同,必须根据气候变化加减冷热、吹风操作,所以难度较大,为了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我带领战士一同到地方制药厂参观取经,总结经验,千方百计闯难关,终于从不懂到熟练,较好地完成任务。
生产赤霉素需要40斤大米作为培养基,当时粮食困难,花费40斤大米是非常昂贵的,生产工艺很复杂,培养发酵阶段,必须严格防止细菌污染、控制适宜温度。那个年代没有空调设备,湛江的夏天非常炎热,用电风扇吹无法控制到所需温度,得知以前两次生产失败,浪费了80斤大米,我焦急万分,很担心失败造成粮食浪费。我急中生智,突然想起童年时期祖父要吃冰凉荔枝往事,他巧妙地用绳子绑着一竹篮荔枝,放入家中的水井里面浸泡降温,我立即到炊事班借来大木盘,把一瓶瓶培养基放在木盘里用井水浸泡降温,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及时更换井水,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终于闯过难关,生产出含量较高的赤霉素药品,较好地完成任务,组织给我荣立三等功。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我们医院接收前线转下来的300余名伤员,医院领导找我谈心说,现在医院营养室正缺营养师,让我去营养室工作。我愉快接受任务,立即从药局调到营养室,为伤病员调配膳食。时间紧迫,任务重,为轻伤员调配膳食不难,难的是为重病人及昏迷病人的膳食调配,我既不懂营养学知识,又无上级医生指导,摆在我面前的工作,怎样开展?如何制作均衡营养的鼻饲全流给昏迷的伤员,保证生命需要,要按照食物营养成分计算,我完全不懂,心急如焚。
然而,服从命令听指挥是军人的职责,我只能无条件服从,我决心边学边干。白天应付工作,晚饭后到图书馆找资料学习。每天争分夺秒学习营养学知识至深夜,制定营养规章制度,编写各类统计表格,编写食谱,培养指导炊事员为伤病员调配制各类膳食,我每天都深入病房观察伤员饮食情况,发现有的伤员因顾虑伤情,加上伤口的疼痛,不思茶饭,我耐心做思想工作,多方鼓励了解伤员膳食爱好,在不影响营养的情况下,指导炊事员调配营养均衡膳食,经常变换花样做到色香味美,让伤员乐于进食。经过领导的关怀支持和自己的努力,自学成才,在营养室全体同事的配合下,顺利完成任务,获得医院嘉奖。
接受工农兵再教育
70年代三门(家门、学校门和工作门)干部要重新接受工农兵再教育,我们解放军196医院医务人员分批轮换下部队、下农村接受锻炼,我被分配到广西六万大山农村,和村民三同(同住,同食,同劳动),每天跟着三同户步行数里山路,到野外上山挖木薯。山高路陡,上山容易下山难,我肩挑七十斤重的木薯下山,步履艰难,稍有不慎,就会滑落至山谷,真是险象环生。我挑担不会换肩,只会单用右肩,压得肩部红肿痛,加上饥饿得浑身乏力,迈步艰难。
每天晚饭后,遇到村民生病,我身背药箱,跟随赤脚医生穿山越岭,步行至古村落为村民治病。70年代缺医少药,我只能用一支银针,一把中草药为村民治病。一次,有一位村民下肢受伤后,感染化脓,伤口有碗口大,可见胫骨,我立刻上山采白背叶草药为病人贴敷伤口,很快,大量的脓液顺着伤口流出,伤口不断愈合缩小至核桃大小,我反复叮嘱他们家人要坚持敷药,病人终于伤口愈合,临别时,病人紧握我的双手,满怀感激留下眼泪,感谢我不花一分钱,用中草药解除了他的痛苦。三个月下农村锻炼结束,接着转移到韶关41军361团塔山守备英雄团锻炼。
70年代毛主席指示“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方为人民”,我每天跟着连队指战员进入坑道内施工,坑道内空气稀薄,不到一会全身衣服就被汗水湿透,脚上的胶靴都可以倒出汗水来。双手紧握镐头挖土,手磨出了血泡。施工过程中,坑道顶上经常滚下泥土和石头,打在我们的防护帽上和身上。我突然想到初到团部时,听团长介绍部队情况,提到不久前一位连长带领战士挖坑道不幸被坑顶上滚下来的大石头夺去年轻的生命,闻后我恐惧的思想油然而生,真担心出现意外遭遇不幸,我背着这个沉重的思想包袱,每天进入坑道施工,见到顶上滚落泥土和石头,心惊胆颤,恨不得时间过得快一点,早日离开此处回家。但是看到连队指战员响应党的号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轻伤不下火线的时候,他们争分夺秒,日夜奋战坑道,双手血泡磨破了,流着鲜血,脚被石头砸伤了,却仍然坚持施工,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畏惧危险,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教育着我。当前挖坑道正是战备需要,是保卫祖国和人民安全利益需要,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家中有父母妻儿,难道他们就不怕危险吗?我反复对照自己存在的私心杂念,心里非常惭愧,决心以一锄一镐挖修根,滴滴汗水洗灵魂,以坚强意志克服存在的私心杂念,向塔山英雄守备团指战员学习,提高思想觉悟,以大无畏革命精神愉快接受锻炼。
半年时间接受工农兵再教育,顺利结束,圆满完成任务。我思想觉悟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教育,身体也得到了锻炼。
军区医院工作时期的卢巧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