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1+5+N”三级体系助力新时代军休服务高质量发展

来源:战友杂志在线责任编辑:webadmin
2025-03-14

邀请小学生进军休荣誉室参观.jpg

邀请小学生进军休荣誉室参观

深圳立足军休干部分散居住的特点,转变服务理念,优化服务资源,丰富服务载体,拓宽服务路径,率先构建“1+5+N”三级体系,探索新时代军休服务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军休服务管理水平。

示范引领,打造军休服务管理新格局

优化升级组织架构。市军休机构由正科级升格为正处级事业单位,成立党委和纪委,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增强组织保障能力,提高决策服务水平,促进深圳军休事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被评为全国“军休工作先进单位”。织密扎牢军休网络。坚持“点、线、面”相结合,在不同区设立军休所,在军休干部集中居住区域设置服务站,形成全域覆盖、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开放共享的军休服务网络,方便军休干部就近就便参加活动和接受优质服务,推动军休服务整体提档升级。合力提升服务水平。落实“就近服务,就便保障”要求,构建“市军休中心+军休机构+退役军人服务站”三级服务保障组织架构,建立军休机构和退役军人服务站联络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沟通联系和信息共享,合力做好分散安置军休干部突发性、应急性服务保障工作,让军休干部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红星义诊团开展义诊活动.jpg

红星义诊团开展义诊活动

聚焦需求,创新军休服务管理新模式

打造学习服务平台。结合军休干部分散安置、行动不便等实际,依托三级服务管理体系,创新“三级联动、共建共享”办学模式,按照“一校六院N系”的思路,建成全国首批六所、中南地区第一所军休老年大学,开设“思、文、乐、养、艺”课程体系,形成“市、区、街道”三级联动的普惠性、下沉式军休老年大学网络体系,线上线下“两线”布局,让军休干部就近就便入学。创新智慧服务模式。着眼军休干部网络生活需要,依托网络“军休所”和退役军人事务信息资源库,谋划“数字深圳军休”,构建“互联网+军休服务”模式,实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简化优化服务事项办理流程,让军休干部足不出户享受优质服务。拓宽精心服务路径。健全区域化、网格化的军休服务管理模式,建立“一对一”“多对一”服务保障和关爱帮扶机制,采取分人包户、结对子、互助组等形式,加大对空巢、高龄、重病、失独、行动不便等重点军休干部保障力度,为军休干部提供人性化、亲情化和多样化服务。

内外联动,拓宽军休服务管理新渠道

链接社区资源。探索建立“开门办所、融入社会、多元互促、资源共享”的新模式,打造社区、社会组织、家庭、军休服务机构“四位一体”服务网络,精准引入社区“微实事”项目,开展军休干部疫苗接种、义剪义诊、老年餐等便民服务,引入专业社工、志愿者为军休干部提供心理慰藉、文体娱乐等服务,自办食堂解决高龄军休干部就餐,切实将党委政府关心爱护送进军休干部心坎。链接医养资源。坚持把军休干部“快乐不快乐、满意不满意、幸福不幸福”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解决军休干部“急难愁盼”,与深业幸福健康集团、深圳健康养老学院、南科大医院等9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医康养结合养老模式,为军休干部看病就医、康复治疗、住院护理、安宁疗护等提供优先优质服务。对接南山区医保局,在军休机构设立医保报销窗口,为军休干部就医报销提供便利。链接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合作共建、文化资源共享,协调全市老干部活动场所向军休干部开放,强化与深圳图书馆、深圳交响乐团、市长青老年大学等单位互动交流,设立深圳图书馆红星分馆、组织参加交响乐赏析排演会,构建军休文化服务良性“生态圈”,为军休干部幸福生活助力加码。

举办文体协会活动.jpg

举办文体协会活动

(来源: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