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益灵:思索求变,是时代赋予最大的红利

来源:战友杂志在线责任编辑:webadmin
2024-05-27

1.jpg

谢益灵,1980年出生,1998年至2000年服役于汕头市公安局边防分局,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及被评为优秀士兵。2022年12月至今,任甘坑社区党委书记、工作站站长。在社区工作期间,先后获评龙岗区人民武装部优秀民兵干部、龙岗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十几年前,甘坑还是遍是山岭、破旧矮房的“扶贫村”。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甘坑才逐渐冒出改革开放的迹象。谢益灵在甘坑长大,在部队历练,回到甘坑参与建设。

宛若梦境一场。当年那个蹲在泥沙路上玩泥巴的男孩,怎么也想象不到,眼前遍是山岭、破旧矮房的故乡甘坑,会变成如今游人如织的“网红”小镇。

谢益灵出生于1980年8月,彼时,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并在日后岁月里,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精彩缩影。谢益灵幸运成为故乡发展的历史见证人。

因为地处偏远,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甘坑才逐渐冒出改革开放的迹象。第一批工业园区进驻时,谢益灵眼睛发亮了,“第一感觉是好多人,好热闹,好光亮。那时候甘坑就是一个农村,一个年级一个班,一个班级10个学生。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人。”他还第一次见到了路灯,见到了大卡车,见到了叫不上名字的机器和设备……

慢慢地,身边人都搬离了老村,在旁边的山坡上盖起了262栋新房子,建成甘坑新村。面对改革开放的疾风,谢益灵所在的甘坑股份合作公司的领导班子没有头脑发热,将一切旧的传统打碎,而是将甘坑老村原貌保存下来。但这同步带来了新的管理问题,因为老村地势低,河道排洪不畅,房屋年久失修,“刮风下雨的时候,需要派大量安保人员去防守、巡逻,人力物力花销很大。”

2.jpg

如何解决?一是随大流,进行旧改,这是大家概念中默认的最稳妥、最实际的方式。“2008年,有开发商上门谈过旧改项目,但我们还是想做成文化小镇,以旧修旧。”引入社会资本,建设甘坑客家小镇——这种大胆的老村更新改造想法并非不切实际,而是在公司领导班子外出学习考察后,结合客家文化特色,以及老村周边的菜地、山地、空闲地等实际情况,有条不紊推进的。

如今,甘坑客家小镇不仅迅速成长为国家级文旅特色小镇,社区股份公司年总收入和人均分红也直线上涨。“2002年,股民分红就是2000块钱左右,2019年人均分红达到3.7万元,涨了19倍左右。”

新家园

老村已焕发新活力,如何让拥有3万人口的甘坑新村更宜居,是党支部委员谢益灵一直琢磨的事。一切从最实在的衣食住行着手。伴随着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90%的村民并没有搬离甘坑,这为住宅的设施建设提供了比较到位的保障,整体居住环境整洁干净。2016年,在吉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下,甘坑新村号召社区百余户居民家庭和专业团队一起,将陈旧脏乱的百米墙面改造成为手绘墙,画上甘坑麒麟、客家凉帽、客家建筑等文化元素,成为居民共享的社区“客厅”大壁画。

甘坑新村还是深圳首个有免费公共wifi网络的居住小区。“这自然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入住新村,带动这里的建设与发展。人气与社区的发展,都是相互影响的。”谢益灵非常明白人流量对甘坑发展的重要性,每当在龙岗大道上看到关于甘坑宣传的各类指示牌,都倍感开心。

新村逐渐取代老村,成为居民“家园”所在。往昔每当过年,公司会在新村里组织“大盆菜宴席”,那时,所有外出村民都会回来,400多桌,满满当当,热闹非凡。

3.png

4.jpg

不可缺少的锣鼓手

自从2009年当选党支部委员,10年间,谢益灵和同事一起,如搭积木一样,一砖一瓦做好党组织建设。

2011年,谢益灵同时兼任着党总支委员和股份公司党支部委员两重重任,当务之急是号召流散在各大企业间的党员,将组织关系从原单位迁入甘坑党总支,便于日常管理和主题活动的安排。那一年,谢益灵每天独自奔跑在200多家企业里,做宣传和思想工作。截至年底,共有20多名党员为党组织补充了新鲜血液。

“做了10年的党务工作,我的感悟是,这需要花很大心思。”在甘坑股份公司党支部,40岁以下的党员占了七成左右,整体思想水平和精神高度亟待提升。甘坑股份公司坚持建设“学习型”党支部,每月召开一次学习大会,所有党员都要到齐,该支部因此被评为龙岗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示范党支部”。

除了日常案头工作,谢益灵在业余时间还要训练社区麒麟队,并担任锣鼓手。在旁人看来,这个角色没有任何光芒,似乎随意一敲,也不费什么劲。只有他知道,那一啌、一咣、一镗、一咚,抬起落下,快慢之间,轻重之别,从来不是可有可无,他敲出了甘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图 深圳龙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叶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