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开松:青春热血卫家园 商海竞渡扬国威

来源:战友杂志在线责任编辑:webadmin
2024-12-17

他曾经是农民,他曾经是军人,他现在是成功的商人,每个身份都在他的身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就是创世纪公司董事长、深圳总商会潮汕商会会长、新时代高科技“农商”——吴开松。

潮汕人“天生的”经商天赋

  1952年,吴开松出生于汕头市潮阳区河溪镇一个农民家庭。那时的吴开松家境贫困,全家人辛苦劳作一天的所得,仅够喝两碗稀饭吃个半饱,而能改变少年吴开松生活境遇的也只有两条出路:一是读书,二就是去参军。由于家庭环境差,吴开松无法实现“读书寻出路”,只有去参军才能够离开农村,改变命运。于是,18岁那年,吴开松参军入伍。1978年,他所在部队驻守在与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脉,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做为尖刀连连长的吴开松,在火海丛林中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屡建战功。

农家出身、军旅生涯,加上潮汕人“天生的”经商天赋,使吴开松具有超前的思维与果断的决策能力。1983年,吴开松转业到深圳市福田区武装部任部长。1989年,吴开松毅然从政府部门辞职,做起了生意,创办了全国首家集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的深圳市东方明珠酒店。赚得第一桶金后,吴开松在深圳的黄木岗,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外来人员住宅区,探索出特区外来人口管理的新模式。这个小区后来被中央政法委评为“全国文明小区”、“全国首家外来流动人员安置区”。1998年深圳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并联合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在深圳共同发起组建了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拉开了国产转基因抗虫棉产业化的序幕。

为农民做点有益的事是我最大的愿望

1992年,中国棉铃虫大爆发,国家和棉农为此遭受的经济损失超过100多亿元,而农民因防治棉铃虫中毒人数则高达24万人次。严重的虫害导致整个国家出现棉荒,纺织业几乎崩溃,大量工人下岗。迫不得已,国家决定向美国人购买转基因抗虫棉技术,但美国方面以种种借口回绝。在这种情况下,由中国农科院生物研究所和各省农业研究部门组织了一批科学家来研究转基因抗虫棉这个项目。1996年,以郭三堆教授牵头的项目组,成功完成了转基因抗虫棉专项研究,第二年在全国试种成功,这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抗虫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这个消息立即引起了吴开松的关注,他迅速飞到了北京和专家及相关项目发明人进行探讨合作推广事宜。几经周折,几方终于达成合作,并于1998年成立了深圳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从而正式开始推动抗虫棉转基因技术在全国大规模实施产业化。

1.jpg

创世纪种业大厦

2.jpg

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实验室

“我是潮汕农民的儿子,搞好农业建设项目,报答乡亲,为农民做点有益的事是我最大的愿望。”这就是吴开松发展转基因抗虫棉项目的初衷。就是这么一个朴素的愿望,促成了一个影响国计民生项目的建设,也成就了吴开松商海竞渡,扬“中国创造”威名的传奇。

奋斗了8年推广中国人自己的技术

为了将转基因抗虫棉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吴开松为之奋斗了8年。而他遇到的强劲对手,就是先期进入我国推广转基因抗虫棉的美国人。

如何推广中国人自己的技术,怎么去竞争?为了打破农民“美国种子肯定比中国好”的错误观念,吴开松他特意找人专门调查美国人在中国出售种子的品种以及种植分布,然后挨着美国种子旁边种植自己的转基因抗虫棉。结果,用中国种子种植的棉花长出来后,抗虫性、产量、质量都比美国的好。靠着这种“点对点的对抗”,两年下来,全国16个省市的农民几乎全部接受了创世纪的转基因抗虫棉。在价格上,吴开松也采取了直接对抗的方式。“我们压低价钱,如美国卖100元,我卖80元,只要能赚点就好。我的第一家公司也是在河北成立,叫河北创世纪,目的就是跟他们对着干。”吴开松说。于是,吴开松靠廉价销售,靠舍得亏本、贴钱,扶持农民种植,在公司长达五年的亏损后,终于将美国公司挤出了中国市场。说起这段经历,吴开松无比自豪地说,“当时的市场争夺惊心动魄,我把美国人从中国给赶出去了。可以说,这个过程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可以写成一本厚厚的书了。”

  如今,由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并由吴开松担任董事长的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已拥有转基因抗虫棉的专有知识产权,先后建立了研发中心、南方育苗基地和繁殖基地,形成了自主研发体系,建立了8家参(控)股公司,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产棉区的抗虫棉市场营销网络,牵头与全国各棉区抗虫棉科研、生产经营单位组建了国产转基因抗虫棉产业联盟,在深圳龙岗投资建立了生态实验基地。转基因抗虫棉项目,已被国家计委立项为国家高科技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创世纪”已经与多个国家的客户签署了合作协议。“现在国际上都知道中国有这种转基因抗虫棉技术,他们更多是通过总统或农业部来中国,通过国家介绍到我们公司来。现在不是说我们这家公司有这种技术,而是上升到我们国家有这种技术了。”吴开松说道。

(文/图 本刊记者 林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