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宏应:两参老兵书画写意情系家乡

来源:战友杂志在线责任编辑:webadmin
2021-01-27

晏宏应刚刚过了66岁的生日,广东的气温让他不是很适应,他戴着鸭舌帽,头发已经花白,但记忆力惊人。他的语速并不慢,给人雷厉风行的感觉。

晏宏应抽烟的时候会使用烟嘴,谈及往日时光双目中闪耀着光芒。他至今仍保留着书写习惯,随身带着纸笔。他说:“我不是什么重要人物,只是一个老的共产党员,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一个党员应该做的。”

二次入伍

晏宏应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怀化,退休后在老家修了一栋青砖瓦房,存着一口木箱子,保留着他多年来的珍贵记忆。

图片9.png

晏宏应有一方手帕,里面包着5元钱,那是新婚第一天,他的妻子金三妹送他上战场时塞到他手上的,他保存了40多年。

1979年2月17日,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中国边防部队对侵犯中国领土的越南军队进行自卫还击作战,前线吃紧,各地开始扩充兵源,优先招录退伍军人。彼时国内刚刚结束十年动乱,军队自1962年以来已经十多年没有打过大仗,征兵来得很急。

1979年2月25日,湖南省怀化县人民武装部开始征兵,要求党员、班长、不超过25岁和未婚退伍军人。晏宏应全部条件都符合,他第二次收到了入伍通知书。

在人武部征兵处,晏宏应亲手写下了自己的入伍通知书,盖上印章后,便蹬上自行车去见当时的女朋友,金三妹。

这天并不是周末,晏宏应的出现让金三妹十分惊喜。她笑着问:“你今天怎么来了?”晏宏应答,“我又要穿一次军装啦。”金三妹不信,晏宏应拿出入伍通知书,金三妹仍旧不信,她说:“入伍通知书是你自己填写的吧。”晏宏应说:“印章无法伪造呀”,金三妹不吭声了。

沉默让人难以忍受,晏宏应内心天人交战,最终,他咬了咬牙说:“要不咱们分手吧。”他很明白这次入伍意味着什么——九死一生,她还很年轻。

随后晏宏应将这个消息告诉兄弟姐妹,叫上大家一同回家。听到消息后,晏宏应的母亲立刻哭着转身,跪在了中堂的佛龛前,含着泪开始烧香磕头。父亲是个开明的人,他说:“你去,我支持你。”

图片10.png

晏宏应在部队时的老照片

战时婚礼

1979年2月26日,体检合格的入伍士兵们到人民公社集中,等待上前线。金三妹突然到来,找到晏宏应说:“今晚我们把结婚证领了吧。”讲到这个场景,66岁的晏宏应红了眼圈。当时提倡晚婚晚育,由于没到规定结婚年龄,他们的婚礼需要特批。

2月26日晚,在人民公社的会议室里,大家铺上报纸,撒上买来的糖果,泡上两杯清茶,由公社党委书记证婚,便算礼成了。从那一刻开始金三妹和晏宏应成为了夫妻,结婚40多年,感情甚笃。

新婚之夜,新娘金三妹和新郎晏宏应烤了一整晚的火,新郎倚着床边,新娘坐在桌旁,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都舍不得闭上眼睛,都舍不得天明。最终,晏宏应还是沉沉睡去,醒来的时候发现身上盖着棉衣。

2月27日,金三妹被特批送晏宏应上火车,临行前,她塞给晏宏应一条手帕,里面包着5元钱。

火车开走的那一刻,看着爱人渐渐远去,金三妹没忍住随着列车跑了起来,一直跑一直跑……列车上的晏宏应,盯着妻子奔跑的身影,借故去了厕所,嚎啕大哭起来。

晏宏应说:“我的妻子是个很好的人,当时的情况下,这样的抉择不是一般人做得出来的。这么多年来,我们只要一吵架,我想到那一天,脾气就没了。”

九死一生

晏宏应出生于1954年,父母都是农民。他的故乡湖南怀化地区是少数民族集散地,在晏宏应的记忆中,还有着母亲包着黑色头巾,身穿苗族妇女服饰的鲜妍身影。

1972年,晏宏应高中毕业,便想到了从军。他说:“在当时的农村,只能靠两样出人头地,一是读书,二是当兵。”

1972年冬天,晏宏应赴辽宁初次参军,由于文化程度较高,个人能力强,他一直被作为干部苗子培养。1976年晏宏应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由于去世的姑父曾是国民党少校,晏宏应在背景核查时被指隐瞒历史,申请自退。实际上,晏宏应的姑姑在他4岁时便已去世,姑父和晏宏应一家早无联系。1977年1月,退伍返乡的晏宏应大受打击,从117斤瘦到93斤。

图片11.png

跟随晏宏应48年的口缸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吃紧,军需物资没能同步跟上,晏宏应等入伍新兵穿着便服就上了北上的火车,每人手臂系上一条白毛巾,作为标志。晏宏应回忆,“当时整个列车上没人吭声,各自都想着心事……”。

晏宏应洗了把脸,随着列车到达衡阳。列车站台上,工作人员大致目测一下身高和体围,女工们随手取过成衣缝上袖章,然后在几片凉席围城的圈内,士兵们终于换上了军装。

领取军需装备时,一名士兵抱着机枪哭了起来,现场弥漫着一股说不出的气氛,所有人都知道战场意味着死亡。晏宏应的装备是一支冲锋枪,他看了看弹袋,上面有着浓稠的血迹,腥味铺面而来。晏宏应摸了摸机枪,心想:“兄弟,我就用这把枪替你报仇吧。”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从2月17日持续至3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快速占领了越南北部20余个重要城市和县镇,东西全线推进越南北部境内纵深30-50公里,最远达100公里。

随后,1981年至1990年间,晏宏应共参加了4次中越边境轮战,在部队先后4次立功:1981年12月荣立三等功;1982年12月荣立三等功;1996年1月荣立三等功;1997年1月荣立三等功。

图片12.png

晏宏应家中的军装老照片

1982年4月,晏宏应被评为集团军优秀党员、指导员标兵;1983年获评广州军区优秀政治教员;1995年获评集团军优秀党委书记;1997年获评军区优秀干部党员,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亲切接见。

2004年3月晏宏应被调到深圳警备区任职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2009年9月退休,完成了在军队政治生涯的使命。2012年移交安置到深圳市,现为深圳市军休服务管理中心服务管理的军休干部。

情系故乡

退休后,晏宏应回到阔别40年的故乡湖南怀化探亲。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中方县仍然没能摘掉贫困县的帽子。据中国网2011年2月28日消息,《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但怀化市中方县的人均收入水平远低于当时的平均水平。据怀化市统计局公布的《中方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中方县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34元。

故乡的山还是那座山,路还是那条路,乡亲们喝水要背着桶爬到山上去挑、去背;因为道路不通,种植的水果也无法运输出去……晏宏应决定在自己有生之年,为老百姓们贡献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让乡亲们过上好一点的生活。

图片13.png

晏宏应生活照

想要解决饮水难的问题,就得解决修路经费的问题。晏宏应叫上村长和书记,背着水壶,拿着干粮翻山越岭,到山区进行全面考察。经过3天实地勘察,要把路修通、把水引来得需要300多万元投资。这笔投资对贫困山区而言是一笔天文数字,晏宏应开始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协调经费问题。经过半年的时间跑上跑下,一共跑省里十多趟,省里终于批了300万元建路费。

乡亲们听到这个喜讯,一片欢呼,大家在山边搭起了草棚,支起了锅灶,各家各户拿来了油盐柴米,全村5000多人组成23个组,年轻力壮的出力,老人做饭,整整奋战了3个多月。通车、通水的那一天,市、县领导共同来庆贺,乡亲们穿着苗族盛装,载歌载舞。

2009年,晏宏应被怀化市人民政府聘为招商顾问,专门帮助政府招商引资。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他发动各方资源,积极牵动与发展民间企业大力支持山区建设。他协调当地农民与香港商家签订了高山蔬菜供应的协议,2014年6月又联系香港企业与怀化农民签订万亩高山葡萄种植协议,总投资2.5亿元。

书画写意

晏宏应爱好书画,曾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型书法绘画活动,2014年获得第四届中国老年文化艺术节书画比赛银奖。今年,在军休中心举办的“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庆祝建军93周年首届书画摄影艺术作品展”上,晏宏应的书法作品《小平南巡指江山》获得二等奖。

晏宏应不会使用电脑,一直坚持手写,2019年,他开始书写自己生平事迹,已手写7万字,但由于生活琐事庞杂,一直没能继续。他说:“我只是想留下一点什么,让子孙后代能够了解他们的先祖。”

1979年上前线时,晏宏应的行囊中有一只搪瓷口缸,48年来,他一直将其带在身旁。如今早已斑驳掉漆,但晏宏应仍然保留着。今年9月底,晏宏应突然发现,口缸破了,开始漏水。8岁的小孙子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不扔掉这个破旧的杯子,晏宏应一阵唏嘘,回忆涌上心头,提笔便写下了一首《口缸》。在他的心里,口缸便是最亲密的战友,见证着他一路走来的血染的风采。如今,口缸同晏宏应一样,一个千疮百孔,一个满头银霜。

▲(文/本刊记者余瑶受访者供图)

记者手记:

晏宏应常住湖南,此次采访时间约了近两周才确定见面时间。他穿着夹克,戴着鸭舌帽,衣着朴实,谈及过去会发出爽朗的大笑。他拿出新作诗歌《口缸》,征询我的意见,平易近人。《口缸》已修改多次,遣词造句文采斐然,真情实感跃然纸上,晏宏应的长情可见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