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锦:8年爱情长跑 网格员夫妻携手抗疫

来源:战友杂志在线责任编辑:webadmin
2021-05-11

廖锦1998年入伍,从军12载,2011年退伍,2012年成为了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街道(时称)的一名网格员,后进入玉塘街道社区网格管理中心工作,妻子曾宝清也是当地一名网格员。1999年,廖锦在80322部队荣获团嘉奖一次;2000年,在73025部队荣获营嘉奖一次;2001年,被73025部队授予连先进个人;2005年,在73025部队荣立三等功一次。

第一次看雪

廖锦第一次看见下雪是在杭州,那是他刚入伍的那一年,廖锦睡在二楼靠窗户的上铺,天空一直很亮,像在蓄力。班长知道廖锦是广西人,没见过雪,一早便提示他,这几天可能会下雪。廖锦期待已久,时常盯着窗户,凌晨3点左右,雪花无声地飘起来了,廖锦兴奋地喊了对床的老乡,说:“哎,哎,下雪了!”下铺的班长听到声响,也坐起来探头看了眼窗户,他说:“呀,真的下雪了,你们没见过吧,要不要下去看看?”他们裹上外套就下了楼,就那样傻愣愣地站着。那是广西小伙廖锦第一次见到雪,第二天一早他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打雪仗。

1998年,廖锦从广西玉林乘坐40个小时的火车到杭州参军。他出生于1982年,是家中长子,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父亲在深圳务工,母亲在广西照料孩子。廖锦从小是个内向的孩子,作为长子承担了部分务农工作,跟着同村的老人孩童一起去放牛时,常听同村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讲过去的故事。听老人描述战争场景、从军经历,给廖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廖锦的心里,从军就意味着参加战争、报效祖国,英雄主义慢慢扎根。

两次哭泣

16岁时,廖锦选择了从军,他是整个连队年龄最小的兵,又长着一张讨喜的娃娃脸,是整个连队的宠儿,战友们去哪儿都喜欢带上他。部队生活没有廖锦预想的那样苦,他说:“我在家都是两个菜,在部队有时候有三四个菜呢,至于训练,我是农村孩子,这点苦对于我来说不算什么。”但即便如此,廖锦在部队还是哭过两次,提起这事儿他有些不好意思。刚进部队,冬季每月只能洗一次热水澡。两天训练下来,浑身臭汗,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习惯每天洗澡的廖锦实在无法忍受,但平时洗澡是没有热水的,年幼的廖锦被冷水激出了眼泪。第二次则是春节,廖锦跟同事聊着天,想到了远方的母亲和爷爷,忍不住哭了起来。

廖锦的身体素质一般,刚进部队时很瘦,体能训练跟不上,成绩排名倒数第三。班长看他年龄小,经常指导他训练,给他加压,四个月下来,新兵连训练结束时,廖锦拿了两个第一,100米射击50环第一名,5公里越野赛也是第一名,廖锦为此自豪不已。

一封陌生来信

1999年的一个春日,廖锦收到了一封陌生的来信,是爷爷从广西转寄过来的,寄件人是7年未曾联系的曾宝清。那是一封平常的问候信,信里写道:“你最近过得好吗?为什么不给我们来信?”廖锦偷偷红了脸。

1991年,廖锦在深圳念书,曾宝清是他的同班同学。彼时廖锦和父亲不亲密,放学后常常不愿回家,便和曾宝清及一群小伙伴儿玩耍。一年后,廖锦回到广西玉林,与曾宝清失去了联系。时隔多年,曾宝清还记得他,这是廖锦没有想到的。后来廖锦才知道,曾宝清早已将他在广西的地址用小刀刻在了小学的木质书桌上,少女的心思原是直白热烈。

廖锦的回信东扯西拉,自己的害羞忐忑统统揭过不提。从此他们开始频繁通信,每个月都要寄上两三封,常常是上一封信上的问题还未答完,下一封信便已到来。通信一年后,廖锦和曾宝清交换了照片。廖锦心想,多年未见,她还是那样。

仓促的婚礼

2002年下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曾宝清身受重伤,被送往医院时,医生提出要对她进行开颅手术,手术风险很高,但如果不进行手术,曾宝清只剩下2个小时的生命。得知此事的廖锦心神不定,两周后,他请假回了深圳。

他们的重逢是在曾宝清的病房,她穿着病号服,头发已经剃光,缠着纱布,脸色苍白,身上还插着各种管子。廖锦很难过,曾经活泼开朗的女孩躺在病床上看起来脆弱又无助,他避开曾宝清悄悄哭了一场。好在曾宝清逐渐恢复,第二年春天,廖锦休假陪着曾宝清进行第二次手术,并留在医院看顾曾宝清,他们终于确定了恋爱关系。

2007年,廖锦和曾宝清领证结婚。廖锦说:“当时我们的婚礼很简单,彩礼只给了1万元,买了张新床和一个梳妆台,就结婚了。”语气里不乏愧疚。由于时间紧张,他们的婚宴是在2008年才进行的。廖锦当时是部队骨干,正值国庆期间,部队还有多轮演习。2008年10月4日早上6点,廖锦在靶场准备一轮实弹射击,上午10点射击结束,他马不停蹄赶往机场飞回深圳。10月5日,和亲朋好友吃完喜宴,廖锦又连夜赶回部队,准备下一轮射击演习,仓促的婚宴就这样结束了。

3.jpg

疫情防控期间,廖锦(左一)检查网格员防疫工作落实情况

扎根深圳

曾宝清自小在长圳社区长大,2010年成为了长圳社区的一名网格员,至今仍然奋战在一线。2011年,廖锦退伍,回到深圳跟妻子和儿子团聚。

1.jpg

廖锦在户外烧野饭

廖锦退伍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自来水厂上班,同事们大多喜好打牌,年龄都比廖锦大不少,实在没有共同话题。廖锦觉得憋闷,心想:“我还年轻,难道以后都要过这种日子了?”一周后,廖锦离职,开始做起了买卖。他先是与人合伙开了两家服装店,后来又开了一家网吧,但都没溅起什么水花。2012年上半年,廖锦拿出所有积蓄干起了建筑施工,承接项目,然后拆分转包,三栋楼建成后,小赚了一笔,在长圳社区买了房子。同时,他也在投简历。2012年6月10日,廖锦成了长圳社区的一名网格员,他需要负责所在区域的18栋居民楼。

网格员的工作繁杂琐碎,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流动人口登记。那时候居民楼没有电梯,楼层普遍不高。得益于“本地女婿”的身份优势,廖锦仅用了一周便拿到了18栋楼的所有门禁卡。但租户们都来自各地,人们对于网格员的工作也没什么概念,配合度并不高。廖锦吃过几回闭门羹后,才了解到有些住户苦于上门推销已久,因此警惕性很强。廖锦便开始着手制作温馨提示,注意事项,并将自己的联系电话附上,让曾经的员工帮忙在居民楼里分发,渐渐地,住户们都知道了新来的网格员廖锦。

半年后,由于所在区域的考评成绩出色,廖锦被调往玉塘街道社区网格管理中心,现在他是网格管理中心综合组组长。

抗疫先锋

2020年春节,廖锦准备带上家人回广西过年,农历小年,一家人行李已经装车。廖锦突然注意到了新闻里提到的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临时决定不回老家。他说:“我当时看到这个消息,想的是如果开始防疫,这里肯定是需要人手的,不如不回去随时可以接受指令。”随后,廖锦便接到了关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通知。廖锦所在的网格管理中心共有375人,所需物资数量庞大,一连几天,廖锦每天都辗转于各大商超,等待补充物资。

2.jpg

廖静在操作无人机

曾宝清也开始在社区内走访登记,仔细询问每个居民春节期间的活动轨迹,仔细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当时形势未清,网格员们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情况了解也不够多,心理压力巨大,但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廖锦和曾宝清自接到通知开始,便和母亲及儿子分开居住,他们住在长圳社区,曾宝清睡房间,廖锦睡客厅,曾宝清在一线,廖锦在后方,两人互相支持互相理解,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日子。

网格员有一套蓝色的制服,廖锦戏言:“有人说网格员从后看像警察,从前看像假警察,但实际上网格员的工作比警察更多更杂。”曾宝清有一个小小的腰包,在流行贴小广告的年代,她在腰包里装了一个小铲子,看到哪里有牛皮藓小广告,随手拍照并掏出小铲清理干净,那把小铲子,曾宝清随身带了两年。

8年来,廖锦工作兢兢业业,获得了同事及领导们的一致认可。2013年,廖锦被评为公明办事处维稳治理工作“先进个人”;2014年,被深圳市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综合管理所评为“先进个人”;2015年,被评为深圳市社区网格管理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被评为深圳市社区网格管理系统“先进个人”,被玉塘办事处授予2016年度“先进工作者”,并被评为玉塘街道社区网格管理中心“优秀组长”;2018年,被深圳市光明区玉塘社区网格管理中心评为“优秀组长”,并被评为深圳市社区网格管理(人口和房屋综合管理)系统“先进个人”;2019年,被深圳市光明区玉塘街道社区网格管理中心评为“优秀组长”;2020年,被评为玉塘街道2019年度“先进个人”。

(文/本刊记者  余瑶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