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防卫士到海洋卫士

来源:战友杂志在线责任编辑:webadmin
2021-07-21

——记杨旭聪

 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正像总书记提到的那样,在保护海洋环境的战线上不断坚守着。

身体力行的守卫海洋

在美丽的梅沙,来度假的游客在盐田大小梅沙旅游景区附近经常可以看到一群身着红色马甲的人。他们开着环保艇在海上,在崖边、栈道周围等普通环卫工人难以企及的地方,用专业攀爬工具清理垃圾,潜水在海底种植保育珊瑚,拿着扩音器在沙滩上进行现场安全宣传教育…...他们就是红星志愿队六支队伍之一的红星海洋环保队。

杨旭聪是队伍的发起人,也是他们的队长。他的兄弟们喜欢称他为“鲨哥”。他的脸上总是带着爽朗的笑容,即使已经到了不惑之年,他的身体还是那么硬朗,一点儿都不输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如今的杨旭聪拥有双重身份:一个是光荣的退伍军人,另一个是深圳红星海洋生态环保队的队长。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梅沙人,杨旭聪一直在为了保护家乡的环境而不断努力着。“这本身就是我的家乡,我觉得我做的是对的”。

1.png

“鲨哥”杨旭聪

多年的军旅生活,让杨旭聪拥有了强健的身体素质,吃苦耐劳的本领,钢铁般的意志以及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退伍之后,工作之余,每次出海,看见日益污染的海洋环境,他觉得必须要为家乡做点什么。2012年底,在杨旭聪和战友们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一支环保义工队。

根据杨旭聪的回忆,成立这个义工队并不是没有计划的“一时脑热”,它的成立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在最初,他和他的战友们在海边游玩时,便总是积极地参加保护环境的义工活动,呼吁大家关心海洋环境问题,保护环境。如果非要说杨旭聪成立这个志愿队有什么私心的话,他的“私心”便是通过义工队的成立招募更多志愿者,开展更多保护海洋的活动,让自己的家乡变得更美。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场景有谁会不想看到呢?早期杨旭聪和兄弟们一起到沙滩边游玩,看到成片的垃圾“就感到十分痛心。”当时的他们就总是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清理一下海面的垃圾,看到不文明现象时给予及时的阻止。但是大海太过于宽广了,而他们几个的力量在这片广袤的海洋面前又显得那样的渺小。“要是能有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海洋环境中就好了”这是他们几人最初的想法。随着海洋破坏愈演愈烈,海洋环境慢慢变差,国家对海洋保护的不断重视。他们的念头也就此开始慢慢成型。

2020年,在红星海洋环保志愿队成立之后,杨旭聪和他的战友们的工作就不仅仅只是捡垃圾这么简单了。随着海洋环保志愿团队的不断壮大,如今他们的业务也覆盖到了海洋保洁、海上救援、游泳培训、海洋科普,珊瑚保育等各个方面。杨旭聪对此乐见其成,他表示,对自己的团队充满信心,也逐渐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探索。他们的队伍除了基本的志愿服务之外,还主动担负起了保护游客安全的职责。每年都会有游客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被海水扼住命运的咽喉,在海水中半只脚踏入了鬼门关。杨旭聪也讲过这样一个真实故事:

“有一次,我们碰上了两个不会游泳的人。当时,他们各带了一个游泳圈,想要从海边沙滩游至1.5公里外的一个小岛上,但质量不过关的塑料游泳圈从半路就开始漏气。我们发现他们的时候,两人正浮在距离小岛600米的海中,而身上的游泳圈已经快要没气了。如果不是刚好碰上我们去清理海面垃圾,后果不堪设想。”

幸而这片海滩上有杨旭聪带领的志愿队伍,训练有素的退伍军人有足够能力救人。至今,他们已经挽救了7条鲜活的生命。志愿队伍能发展得这样顺利,也离不开他们的军人身份。军人这一身份让人们有一种本能的信任,看到这两个字,仿佛就看到了温暖、责任与希望。

组织珊瑚普查与种植保育

在发展了更多志愿队成员后,杨旭聪便有了“鲨哥”这个名号。“我是梅沙的一条‘小鱼’,加上梅沙的‘沙’,所以大家叫我‘鲨哥’。这个外号挺好,因为我要成为梅沙海洋环保事业的保卫者,需要拥有鲨鱼一般的野性和激情来开展工作。”也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多年来杨旭聪都激情满满地开展工作,追求他的理想,眼前遇到的各种困难都不能让他停止追逐梦想的脚步。让人喜闻乐见的是,他对家乡做出的贡献也并没有就此湮没在茫茫大海中,他的努力和贡献已经被国家看到了,已经被全国人民都看到了。杨旭聪被评为2017年十大“深圳好青年”之一便是最好的证明。他和他的团队并不是在孤军奋战,政府和街道也一直在支持和鼓励他,才能让这支海洋环保队队伍影响日益壮大......

杨旭聪此举除了带动了志愿队伍的发展之外,还引起了科学界的重视。他明白,要让海洋变得更美丽除了需要保护外,还需要对已经被破坏的环境进行治理。据杨旭聪的了解,珊瑚礁在所有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最高,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价值。于是他开始联手学术力量开展珊瑚普查。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杨旭聪发现,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普查工作远比想象中困难,由于团队缺乏专业的器材和专业知识,普查出来的数据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随后,杨旭聪团队设法引入专业学术力量,联手广东省海洋大学,全面启动对梅沙海域珊瑚的系统普查工作。

3.jpg

杨旭聪和他的潜水装备

经普查,在梅沙珊瑚覆盖的2.5平方公里海域里,他们发现了43种珊瑚,其中包括较为珍贵的鹿角珊瑚、多孔珊瑚、万花筒珊瑚、脑型珊瑚等,还有3种为珍稀品种。普查工作最终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学术报告,为梅沙海域的珊瑚保育和海洋生态保护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撑。他深知,大海应该是浩瀚、美丽、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据媒体报道:“我国近海海域一半以上受到污染;1950年以来,全世界1/4的渔业已经崩溃……”恢复海洋环境,刻不容缓。他说“珊瑚的消失和重现是生态环境变化的一面镜子。近年来,盐田区委区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和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梅沙的珊瑚群在前几年才慢慢开始恢复。我们决定必须得去保育这个珊瑚。”

有了这个想法后,对杨旭聪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便成了种植珊瑚。在2017年的时候,杨旭聪和他的志愿者团队计划种下2万-5万株,他希望“能让下一代在梅沙看到我小时候看到的海洋,依照我们现在人工干预的速度,这个目标5年到10年就可以实现”。

将承诺落实到行动中

回想当初,杨旭聪仅仅只是一名普通的退伍军人,不同之处在于他比别人多出更多的责任心,让他有了现在的成绩。他无愧是梅沙的英雄人物,习总书记讲,“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杨旭聪便是梅沙人民中那个保护环境的英雄与先锋。他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模范作用,带动了全社会对海洋问题的重视,并且主动走进学校,为学生们开启课堂教育和宣传,让学生建立安全意识,并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让这种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杨旭聪并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他总是将想法付诸行动。他挂在嘴上的,只有一句:“你带什么东西到海边玩,就带什么东西走,这就可以了。”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做与不做全在游客的一念之间,也是因为许多的“一念之差”,就产生了梅沙的70吨海面垃圾,50吨沙滩垃圾......因为这些垃圾,就有了许许多多像杨旭聪一样的人,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物质去弥补这个“一念之差”。

庆幸有一批像杨旭聪这样的红星志愿者,才使我们的环境更美,海洋生态日趋健康。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海洋卫士。

2.jpg

珊瑚保育

(文/本刊记者林韶君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