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卓清:余生不负戎装书写党的历程

来源:战友杂志在线责任编辑:webadmin
2021-11-28

家住龙华北站社区的孙卓清是一名退役军人,今年已经72岁的他退休在家,生活朴实平淡,却又异常充实。在部队期间,他个人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多次被集团军、南京军区、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模范政工干部。2020年7月被评为龙华区第七届“闪亮龙华人”,2020年12月被评为龙华区首届“十大最美退役军人”,2021年7月被评为“深圳最美退役军人”。

穿上军装

7月31日,在第二届“深圳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上第一次见到孙卓清,他健步如飞,谁能想到这是一位年过7旬的老人,更是一位功勋卓著的老兵,有无数动人心弦的事迹。

1968年3月,孙卓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回忆往事,孙卓清说:“我不到2岁就失去了母亲,是父亲把我养大。有一年正好部队来招兵,带兵的指着我,说部队需要我这样有文化的人,当时父亲不同意。”后来他做父亲工作:“在部队保家卫国,更有发展前途。”父亲这才答应他。

从穿上军装那一刻起,孙卓清就发誓,要在部队干出成绩来,为国防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兵的第一年孙卓清就入了党,当兵的第二年就提升成了干部。入伍后的孙卓清开始从事军队政工工作,这一干就是20年。在这20年间,他做出一系列斐然的成绩,提干后不久,孙卓清向团党委提出了狠抓基层连队建设的具体建议,不仅极大改善了本团的精神面貌,其经验还被介绍到集团军军区和总政治部。

1.jpg

“当时在一师一团六连(硬骨头六连),我写了很多文章,发表过很多报道,对部队影响很好。”做出成绩后,孙卓清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他率先开始在部队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当时联系了上海、浙江、江苏十几所大学,让部队的干部轮流脱产两年,拿大专文凭。另外,给战士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让他们将来回到地方后有一技之长,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孙卓清的创举受到了上级的重视,解放军总政治部号召全军师以上干部前来学习,孙卓清也因此受到总政治部的一等嘉奖。

7.jpg

孙卓清在杭州浙江省体育馆召开的万人大会上作英模事迹报告

勇赴战场

1984年,孙卓清所在部队奉命开赴老山前线,作为老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战的轮战部队,接替十四军,参加了老山战斗。

上了战场就要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因为担心父亲以后没有人照顾,孙卓清给堂哥发了封电报:我要上前线,赶紧来一趟。堂哥一到火车站,孙卓清就抱着堂哥痛哭。他告诉堂哥:“要去打仗了,如果回不来,我老父亲就交给你了。”

前后一年的时间,孙卓清负责战时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战士的杀敌热情,另外激发他们动脑子、想办法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作战的地方条件不太好,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所有的装备物资、军用物资都要靠人把它背上去,因为经常下雨,只有一条很窄的小路,背一趟需要一天时间来回。后来那些接受培养的军地两用人才就出了个主意:如果从山下面铺上一个轨道,装上一个电动机,就可以比较轻松地从山底把物资拉到山顶上,创新轨道输送车运送弹药对后来提高保障效率,减少人的用力起到很好的作用。

上阵地之前,昆明军区前线指挥所说:“你们上阵地以后,要特别防备敌人破译你们的电台密码。”孙卓清以师政治部的名义,给各个参战部队发了一份通知,要防止无线通信泄密,作为战时思想政治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提出“用温州籍士兵作为通信兵”战术(温州话是世界上最难懂的方言),成功阻止了越军对我通讯联络的窃听和破译。

孙卓清虽然从事的是政工工作,但是在战场上所冒的风险一点也不比普通士兵的少。每个部队打主攻,孙卓清都要跟着上去。“不到一线,你了解不到真实情况。”孙卓清坚定地说,“干部的模范作用,在战时是无声的命令。干部的行动战士们都看着,是真共产党员,还是假共产党员,战场上就是试金石。”

孙卓清说:“战场上存在几种危险:一种是虽然没有打仗,但是战场本身就不安全,布置了很多地雷,所以那时候有些战士和基层干部很多受伤了,就是遇到地雷;另外,因为相距很近,双方的部署基本上大体是了解的,所以行动要十分谨慎、小心,搞不好你可能会遇到冷枪、冷炮。”孙卓清说:“战场考验的战友情胜过亲兄弟,我们常说,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3.jpg

当兵时期的孙卓清

撰写红色故事

孙卓清所在部队在老山以小破大,获得了老山作战的胜利,孙卓清也荣立了战功,并以英模报告团的身份到全国各地作报告。“不管到哪个城市去,我的相片大街上随处可见,大家把我当成英雄,其实我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牺牲了的烈士,所以我就在解放军报发表了一篇歌词《真正的英雄不是我》,著名作曲家生茂为这首歌词谱了曲。我们活着的人,能够有幸从战场上活着回家就是不幸中的万幸,但真正为国捐躯的那些烈士,我们时刻不能忘记他们,他们才是共和国真正的英雄。”战后,孙卓清注意到有四名独生子烈士家在贫困山区,一直以来,除了生活必需,孙卓清将自己的钱全部拿来赡养4名烈士的7名父母,其间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在其他战友的支援和帮助下直到2016年送走最后一位老人。

如今孙卓清退休在家,生活朴实平淡,却又异常充实,他还是放不下无数为革命、为国家牺牲的仁人志士,对他们的追思之情,全数投入一页页稿纸。2010年6月,一生都没丢下笔的孙卓清从企业退休后开始专注于写作。他重走红军长征路,用笔尖撰写红色故事,先后著书《第一军政工名将传奇》《共和国不能忘怀》《红二、六军团长征奇迹》《红二方面军100个精典红色故事》等10本红色经典读物,呕心沥血书写200多万文字。他说:“我有责任有义务让年轻人们了解历史,把历史真相告诉他们。”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配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孙卓清先后30余次深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驻军部队作专题演讲报告。他在所居住的北站社区也持续发光发热,不断激发和带动身边党员为民服务。定期为社区党员、居民和青少年学生讲授专题党课,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疫情期间前往卡点关心一线人员,身体力行践行初心。

孙卓清说,“我要告诉广大青少年,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通过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成长起来的。”

4.jpg

孙卓清前往烈士陵园缅怀烈士

(文/本刊记者 胡偲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