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名汉:心里有群众调解为群众

来源:战友杂志在线责任编辑:webadmin
2021-11-28

1999年8月,潘名汉从内地一家国有大型企业辞职来到深圳打拼,在社区从事文秘、调解工作。凭着“政工师”、“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劳动关系协调师”的职业资质,成功调解社区矛盾纠纷487宗。个人曾荣立部队“三等功”;获评坪山区委、区政府2018-2020年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坪山区第三届现代十佳市民、新担当新作为先进典型;深圳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市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婚调员、爱国拥军模范、最美家庭、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家庭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部队光荣入党

潘名汉很小的时候就随父亲到矿山上子弟小学,看到矿山宣传栏里张贴戴着大红花相片、记述共产党员的事迹时,会好奇地问父亲,他们为什么有大红花戴,父亲说这些人是党员,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从那时起潘名汉就坚定信念:以后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

1982年7月,潘名汉高考落榜,便立志当兵。临行前,父亲告诫他要好好干,要尊敬领导,团结同志,刻苦训练。父亲的话成了他在部队上进和训练的动力。新兵时,潘名汉早早起床,天还没亮就主动打扫营区卫生,冲洗水沟,抢着挑马桶浇菜,帮助连队出黑板报,到厨房帮厨,积极参加连队的政治学习和各种活动,得到班、排和连队的表扬。

1.jpg

新兵入伍三个月,潘名汉便向连队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85年8月15日,潘名汉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党员的身份激励他在部队拼搏奋斗,在军旅生涯中共荣立三等功一次、受嘉奖9次。

勤奋学习创新“调解”模式

1999年8月,年届35岁的潘名汉不安于现状,怀着一个美好的梦,辞去中国有色国有大中型钨矿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职务,来到位于深圳特区东部坪山六联社区从事文秘工作。

2.jpg

成立阿潘调解室

六联社区位于坪山街道中心区域,当时引进各类企业120多家,在坪山属于规模较大的社区之一。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社区,各种利益冲突和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历史征地补偿、房屋拆迁、查处违建、企业劳资等纠纷显现。尤其是实施新《劳动合同法》后,社区内一些“三来一补”企业、小型加工厂,有的拖欠工资,有的恶意逃匿,以及员工诉求工龄补偿,引起集体劳资纠纷增多。为了解决这些纠纷,社区领导和调解人员经常忙得焦头烂额。每当此时,潘名汉会主动去帮忙。久而久之,社区领导发现潘名汉做调解工作还真有一套,就安排他协助调解员做调解工作。从此,潘名汉便与调解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8年3月,社区内有一家企业发生罢工,潘名汉当即赶到该企业,为企业出主意、想办法,又与发起罢工的几名员工进行单独沟通,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讲解劳动法规,苦口婆心地进行劝说,然后再与110多名员工面对面做工作,给员工讲解劳动合同法。经过3个多小时的努力调解,终于说服了罢工员工,企业第二天就恢复了生产。

做调解工作,在一般人看来靠的是三寸不烂之舌,但潘名汉认为不懂法律法规,不懂政策条例,就做不了调解员。为了充实自己和练就过硬的素质本领,潘名汉先后参加政法大学法律专业的函授,在职教育本科新闻学习,考取了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劳动关系协调员职业资格证书。潘名汉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积极向社区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工作对策,创新推行“四个一”调解模式。即,第一时间:进行调解,把第一时间作为获取调解成功的“黄金期”,变“节奏调解”为“节点调解”;第一现场:打破常规,由社区调解员直接到企业、小区、居民家中,变“进门调解”为“上门调解”;第一调解:社区根据信访的性质特点,安排专业部门和擅长相应调解能力的调解员进行调解,变“分工调解”为“分类调解”;第一回访:对矛盾纠纷达成和解协议的,及时进行提醒式回访(跟进),变“理性调解”为“人性调解”。潘名汉创新的“四个一”调解模式有效提升了社区调解能力,使社区始终保持有矛盾纠纷及时、快速、全力化解,“四个一”调解模式获评深圳市2016年社会建设创新项目之一。

3.jpg

潘名汉做调解工作获得了很多赞赏

真诚付出担当作为

随着农村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矛盾纠纷类型多样化、诉求利益化、成因复杂化、规模扩大化、行为极端化的特点逐渐出现。“在调解过程中,常有各类预想不到的极端甚至危险情况出现,作为调解员,光有耐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勇气和担当,更需要尽心尽力帮助调解对象解决困难和问题。”说这话时潘名汉的眼里透着凝重。

2015年某家具厂拖欠员工4个月工资,因多次索要无果,5个员工在酒后爬上厂房天台,以跳楼逼迫厂方支付工资。在调解过程中,员工提出“不见钱不下楼”的强烈要求,为避免酒后失去理智的员工发生意外和危险行为,潘名汉没有多想,当即赶往银行和家里凑齐5万元现金,随后又联系和说服该厂的一个客户支付8万元货款,并连夜组织员工装车发货后,先发放了员工的部分工资,处理完已是凌晨3点钟。

有一年春节前夕,一对残疾夫妻因结不到工程款,与包工头刘某发生纠纷。调解过程中,因刘某坚持说没有钱支付工程款,情绪激动的丈夫冷不防从包中取出斧子砍向对方,潘名汉不顾安危及时夺下了斧子,个人借款1.5万元给刘某,并督促刘某筹措资金2.3万元,让在工地辛苦工作数月的残疾夫妻和其他工人终于拿到了回家过年的钱。

这些年,在处理各种复杂劳资、经济等纠纷案件中,潘名汉帮欠薪的工厂老板追讨货款、变卖设备、协调减免厂租……帮被侵权的农民工维权、借款垫付工资、推荐工作等。“调解工作不是嘴的功夫,而是心的功夫。需要真正为调解双方着想,知其需、帮其难、解其困。”潘名汉道出他对调解工作的理解和认知。

当被问及在处理纠纷时自掏腰包垫付或帮忙筹措款项,不担心当事人不偿还吗?潘名汉说:“担当作为和快速进行危机处理是调解员应有的素养和能力。在劳资、死亡和经济类纠纷中,极易出现行为极端化情况。处理这类纠纷,容不得你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这些年我的体会是,真诚付出,必然会收获到真心和信任。”

创建“阿潘”调解室有事找阿潘

2018年9月,潘名汉被组织调整到碧岭社区担任副书记,负责信访维稳工作,面对一个几万人的社区,他从与居民交朋友交心开始,先后走访、接访居民1000多人次,诚心帮助和化解居民的合理诉求,化解了达信公司解散等群体纠纷,城中村“三线下地”工地、河道施工损坏房屋等各类纠纷56宗。使碧岭社区从此变得稳定与和谐,2019年社区被列为坪山区四个重点规划发展片区之一。

4.jpg

潘名汉获得五一劳动奖章

人们常说“有困难找警察”,他却在社区亮出“有事找阿潘”的口号,并在坪山率先设立个人“阿潘”调解工作室,面对一个几万人的社区,需要的担当和勇气,付出与挑战,可见一斑。“心里有群众,工作靠群众,调解为群众”,这是他为自己制定的“座右铭”。如今,有事找“阿潘”在社区已是家喻户晓,他用一条条微信、一个个电话、一次次走访架起与居民沟通的桥梁,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深更半夜,只要群众有事,“阿潘”总是想方设法,真心为群众解决问题,悉心帮助和解决居民众多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

不论是在六联,还是在碧岭,潘名汉在调解工作中始终做到谦和礼让,对当事人态度和霭,先请坐、倒茶、拉家常,再做调解,循循善诱、推心置腹,以案例启发,以真情感化,以身边事警示,从而让大家懂法、遵法、守法,打开心结,化干戈为玉帛。“看到一件件纠纷得到圆满解决,社区更和谐了,内心很充实,也很有成就感。”

有矛盾不可怕,做调解不畏难。潘名汉经常不分白天黑夜,加班加点,乐此不彼,从未休过一天年假、请过一天事假,24小时畅通手机为居民群众服务。正是凭着这份真诚、勤奋和执着,蠃得了广大社区居民的认可与口碑。

5.jpg

潘名汉为农民工讨薪成功,获赠锦旗

(文/本刊记者 胡偲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