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心中,军人意味着钢铁般的意志、无畏的担当和无私的奉献。李恒泉正是这样一位用青春书写忠诚、用奋斗书写人生的退役军人。2008年,他怀揣着对军营的向往毅然参军,军旅生涯让他锤炼出坚韧不拔的意志。2010年退伍后,他带着军人的作风进入职场,从军营到职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退役不褪色的精神。
军旅铸就坚韧品格
李恒泉成长于一个红色家庭,他的外公是老兵,党龄长达70年,父亲也是党员。从小受家庭影响,他对军人充满敬仰,崇尚军人那种刚毅果敢、不畏艰险的精神。2008年高中毕业后,面对人生的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投身军营,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
刚入伍时,严格的军事训练让他迅速成长。每天的队列训练、战术演练、五公里长跑,不仅考验体能,更磨炼了意志。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新兵连期间,因为部队正在进行换装,他领到了一套迷彩服,足足穿了一个多月没有换洗。这种艰苦的环境让他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军人作风,也让他学会了如何在艰难的条件下坚持到底。
军旅生活虽然辛苦,但也充满了战友情谊。第一次在部队过春节,李恒泉和战友们轮流在电话亭里给家人打电话,每人只有短短五分钟的时间。当电话接通的那一刻,听到母亲熟悉的声音,他顿时热泪盈眶,那一刻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军人的责任与使命。
三年的军旅生涯让他不仅锻炼出强健的体魄,还培养了高度的纪律性和执行力,也正是这些品质,让他在退伍后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的挑战。
退役后从迷茫到坚定
2010年,李恒泉脱下军装,正式进入社会,开始了他的职场生涯。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深圳一家电子工程公司,负责娱乐场所和回收站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凭借军人特有的吃苦耐劳和雷厉风行的作风,他很快从普通员工晋升为组长,再到项目经理,成为公司里备受器重的人才。
然而,初入职场的顺利让他产生了一种错觉——赚钱似乎并不难。在这种想法的推动下,他决定辞职创业,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开创一番事业。然而,初次创业的他缺乏经验,对市场了解不足,在亲戚的介绍下,他前往惠州开了一家五金店。创业初期,他信心满满,对未来充满期待,然而现实远比想象中残酷,由于选址不当、经营策略失误,他的五金店很快陷入亏损。不到一年时间,所有积蓄全部赔光,李恒泉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创业的艰难。
创业失败后,他不得不重新回到职场。然而,这一次他的职场之路并没有像第一次那么顺利。他先后尝试了互联网APP推广和新媒体体育直播行业,但都因市场竞争激烈、公司经营不善而遭遇困境。最艰难的时候,他甚至考虑去顺丰应聘快递员,但最终在家人的劝阻下放弃了这个选择。
这段时间,他陷入了人生的低谷,迷茫、焦虑、无助充斥着他的内心。他说:“那两年是我人生中最失落迷茫、最困难的时刻。”
不畏失败重新起航
人生的低谷往往孕育着新的机遇。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李恒泉加入了深圳市桑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注于教育人力资源的公司。尽管这个行业对他来说完全陌生,但他没有退缩,而是像在军营里一样,全力以赴地学习和适应。
刚进入公司时,他几乎对行业一无所知,但他凭借军人特有的执行力和学习能力,迅速掌握了相关业务知识。他主动向领导请教,与同事交流经验,并在短时间内熟悉了公司的业务流程。他将军旅生涯中学到的管理经验和团队协作精神应用到工作中,很快在公司内部崭露头角。
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李恒泉的业绩也稳步提升。他从一名普通业务员,逐步晋升为业务经理、大区业务经理,最终成为业务副总。回首这一路,他深刻地感受到,任何行业都需要脚踏实地去学习和积累,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靠一点一滴的努力换来的。
如今,他不仅在职场上站稳了脚跟,还在不断帮助公司拓展业务,同时也希望能够带动更多退役军人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他深知,许多战友在退伍后都会面临就业的挑战,而他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些启示。
李恒泉认为,退伍军人进入职场时,最重要的是放低姿态,先学习、再成长,逐步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他建议战友们在选择职业时,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同时,要始终保持军人的作风,不怕吃苦,不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职场中站稳脚跟,实现自己的价值。
从部队到职场,从创业失败到东山再起,李恒泉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一个道理:无论经历多少挫折,只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勇敢面对挑战,终究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
李恒泉 ( 右一 ) 与战友合照
(文 / 本刊记者 林韶君 图 /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