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 寻找团圆的答案

来源:战友杂志在线责任编辑:战友杂志在线
2024-05-27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祖国海疆,星罗棋布的小岛上,纵横交错的群山上,座座观通站、雷达站营区中,团圆的故事一幕幕上演。

1.jpg

就在元宵节前几天,几名探亲军嫂,登上了期盼已久的轮渡。这迟来的客船,让她们足足等了10多天。原来,她们特意从老家赶来,希望上岛与爱人团圆,却遇上了海上大浪。也许是好事多磨,又或许是团圆心切,天公终于作美,那天,驻地海域风平浪静,军嫂们登上轮渡,向着大海深处的海岛驶去。

岛是你的牵挂,岛上的你是我们的牵挂

这天,驻守在小岛上的某观通站杨指导员起了个大早,对着军容镜反复整理军容,有路过的官兵看到后笑着说:“嫂子今天要上岛了。”尽管已经费心“打扮”,妻子刘翔宇下船看到杨指导员,开口第一句话还是:“黑了,瘦了。”

走进家电一应俱全、窗明几净的家属房,闻了闻丈夫精心准备的鲜花,第一次上岛的刘翔宇高兴地说:“我太喜欢这儿了。”“你来的正是好时候。”杨指导员笑着告诉妻子,早年岛上条件艰苦,家属房在海风的侵蚀下,潮湿阴冷;如今部队对营房进行重新整修,新装了防潮板,再配上烘干机和智能家居电器,这才有了如今的“海景房”。

刘翔宇打开行李箱,只见里面塞满了礼物。“这个腊肉你拿去给大伙儿分一下;这个护膝是我自己织的,你晚上睡觉戴上;这个药是爸妈专门给你买的……”望着沉甸甸的行李箱,里面塞满家人的关爱,想着妻子拖着这么重的行李从山东来到遥远的东海小岛,杨指导员的眼眶红了。夜晚,家属房透着温暖的灯光,新年的窗花昭示着小家团圆的喜悦——天涯海角的团聚,在明月的注视下如此动人。

清晨,岛上官兵还在睡梦中,一级军士长张建明就从睡梦中醒来。按照约定,他叫醒了妻子和两个孩子,带他们去山顶上看日出,迎接海岛上的第一缕阳光。

6岁军娃张溢岑一直吵着要来岛上看爸爸,不同于已经在念中学的姐姐张紫馨,年幼的溢岑还不能完全理解,为什么自己的父亲每年只有那么一点时间陪伴自己。跟在父亲的身后环岛而行,张紫馨想到父亲曾无数次用双脚丈量这座小岛,禁不住悄悄泪湿了双眼。

一家人来到山顶,张建明说,这里是海岛上看日出的最佳观景点。站立在山巅,望着眼前喷薄欲出的红日,还有近在咫尺的雷达球,两个孩子忍不住惊叹:“这就是爸爸守护的大海。”迎着瑰丽的朝阳,张建明心中充满豪情。守岛20余年,这是属于他们一家难得的团圆时光,是那样的平常,又是那样的珍贵。

牵着丈夫和孩子的手,张建明的妻子罗雪梅心中思绪翻滚。这些年每次上岛探亲,她都有新的惊喜和发现:“你守在这个岛上,岛是你的牵挂,岛上的你是我们的牵挂。”

万家团圆是军人所许,亦是军嫂心中所盼

春节期间,海岛上有不少来队探亲的军嫂。

晚饭时,一级军士长张建明带着在岛上探亲的家人,来到某观通站食堂。一进门,炊事员就给两个小朋友一人递了一根火腿肠。

军嫂们发现,这次上岛,岛上又有了新变化:不仅有冰淇淋机、烤肠机,日常六菜一汤、荤素搭配,还有为大家健身需要专门打造的“减脂餐”。

炊事班长李洋满脸自豪地跟每位家属介绍,观通部队常年担负24小时战备值班任务,如今他们结合因公误餐实际,开设全天候自助制作的“暖心食堂”。李洋拍着胸脯跟军嫂们保证:“班长们以后下夜班,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家在北方的军嫂擅长做面食,包饺子皮薄馅大,一口下去,满嘴生香;南方的军嫂摆盘精细,烹饪的菜肴赏心悦目;川渝的军嫂做得一手好川菜,麻辣的热油一浇,香味袭人……这次来队,她们纷纷走进炊事班,给战友们露一手。炊事班还特地为来队小朋友准备了“龙”形面点,憨态可掬的造型,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饭桌上,除了炊事班精心烹调的节日大餐,还有来自天南海北的家乡菜整齐摆放。吉林军嫂王汐渟做的酸菜大骨、山东军嫂陈瑞雪做的德州扒鸡、辽宁军嫂李嘉美做的锅包肉、四川军嫂罗雪梅做的麻辣兔头……一道道美味,传递着爱的味道。大家一起合影留念,为祖国送上节日祝福。

按照惯例,除夕夜的年夜饭,杨指导员要上战位给值班员送水饺。他的妻子刘翔宇主动请缨,让炊事班的小伙子们好好休息,由她为值班官兵煮水饺。

伴着食堂电视机中传来的乐曲,刘翔宇熟练搅动着漏勺。这份送给“最可爱的人”的水饺,对这位军嫂而言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隔着朦胧的水蒸气,杨指导员望着妻子,一种幸福的感觉在他心间荡漾。

水饺出锅,看着爱人端着一盆热滚滚的水饺离开炊事班,走向值班战位,刘翔宇心里同样也是甜甜的。心中真情,点点温暖,此刻在高山海岛汇聚,璀璨灯光在岛的对岸闪烁。万家团圆是军人所许,亦是军嫂心中所盼。

这里,是我愿意守卫的地方

临近元宵节的清晨,列兵郭一男与战友一同在海防线上巡逻。突然,不知是谁哼起站歌,紧接着从一人低吟转变为高亢合唱。

“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咱岛儿荒,从来不长一棵树……”悠扬的旋律回荡山间,让人思绪万千。郭一男仍记得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去年新兵下连,得知即将被分配到某海岛,他在上岛的船上用手机搜索信息时,无意中发现了这首歌。

穿山越海,新兵们来到营区,高耸挺立的楼房映入眼帘,笔直的马路,整洁的环境,山上还开辟一块空地当作操场。已过晚饭时分,炊事班专门为新兵们准备了热乎乎的饺子。

“手机网络推送给我的都是什么年代的老歌,早就过时了。”郭一男大口吃着饺子,在心里暗自嘀咕。没想到第二天,他再次听到了这个旋律。“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站里的‘传家宝’——歌曲《战士第二故乡》,站里每一名新兵都要学会唱。”指导员的话,一字一句砸在郭一男心上。

和煦的阳光斜照在脸上,海风也温柔地轻拍面颊,望着眼前的云雾,眼前的景象就像歌里唱的一样,“陡峭的悬崖,汹涌的海浪,高高的山峰,宽阔的海洋……”

学唱结束,一级上士刘钊瑞带新兵参观了站里的荣誉室。电视里播放着站里的宣传片,熟悉的旋律流淌而出。这一刻,小岛承载的历史穿越时空浮现在眼前——

1958年,年仅19岁的张焕成应征入伍来到东海。这里是一座孤岛,常年云遮雾罩,岛上渺无人烟。官兵们爬高山、攀陡坡,劈山开路,把几百吨重的水泥和工具运上山顶,硬是在这里扎下了根。只有小学文化的张焕成深受感动,写了整整3年,最终完成了这首《战士第二故乡》歌词的创作……

刘钊瑞说:“老一辈观通兵在艰苦条件下,依然坚守‘天上不放过一只鸟,海上不放过一根草’的誓言。我们现在条件改善,更应该以岛为家,爱岛建岛。”如果说老一辈的故事,让郭一男触碰到这段跨越时空的红色历史,班长接下来带他去的地方,则让他心灵震撼。

2.png

在海岛营区散步的一家人

在这座小岛上,有一座独特的纪念石刻——一块镌刻着“向老兵致敬”5个大字并刻有海军船锚标志的石碑,上面刻写着历年退伍军士的名字。刘钊瑞介绍,每名军士离开这里时便会刻上他们的名字,这是荣耀的勋章,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曾经守卫的地方。

相逢与告别之间,官兵与山海的守望故事在传承中延续。“想到以后自己的名字也会出现在这块石碑上,就瞬间充满了动力。”郭一男说。

春节期间,站里要重新给这座石刻描红,这是一年一度与老兵们“团圆”的时刻。官兵绑好安全绳、爬上山坡、调好颜料,刘钊瑞把笔递给郭一男,笑着说:“交给你了。”那一刻,曾在海岛上坚守过的老兵好像都站在自己面前,郭一男感到了肩上责任的重大,本来还因不能过年回家有些伤感的情绪,瞬间荡然无存;那一刻,《战士第二故乡》仿佛也在耳畔响起,他终于明白,歌词中蕴含的精神永不褪色。

“这里,是我愿意守卫的地方……”郭一男一笔一画,认真描摹着面前“向老兵致敬”5个大字,熟悉而悠长的歌声穿越山海,萦绕在心间。

(文/图 92619部队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