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武:高山上的雷达“守护神”

来源:战友杂志在线责任编辑:webadmin
2021-11-28

【人物简介】张玉武,男,汉族,湖南桃源人,1974年3月出生,1992年12月入伍,1995年11月入党,南部战区海军某观通旅一级军士长。先后被海军评为“优秀士官标兵”、“学习成才标兵”“一级技术能手”,获得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3次荣立三等功,2次荣立二等功,2012年当选“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评选委员会评委,2015年被评为海军“践行强军目标先进个人”。

潮湿的坑道内,张玉武弯腰趴在地上,手握着探测针,在细织如麻的电路板上起起落落。机器发出的热“徘徊”在张玉武身边,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滑落……

琼北某高山,海拔1300余米,张玉武在这里已经呆了29年。

29年来,张玉武扎根在这座高海拔观通站,从一名新兵成长为精通7种雷达维修的技术大拿。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获评海军“践行强军目标先进个人”“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评选委员会评委……荣誉面前,张玉武始终低调沉稳。他说,雷达是个“难伺候的主儿”,唯有沉下心来钻研,才能把它的脾气摸透。

勤于学习做岗位成才的先锋模范

第一眼看见雷达,张玉武就被这大块头深深迷住了。一次,雷达发生故障满屏雪花,看到班长捣鼓几下就恢复了正常。张玉武羡慕不已,成为“维修圣手”的梦想也在心底悄悄生根发芽。

万事开头难。驻守高山,查阅资料不便,张玉武便让家人定期邮寄电工方面的书籍,从最简单的电路知识开始学起;修理所和厂家人员来站检修装备,他就跟在后面保障,趁机“偷师学艺”;每次排完故障,他都详细写下故障原因、排故方法,一点点积累经验。经过几年的努力,张玉武在雷达维修方面已小有名气。

某型雷达刚列装不久,总出现线路板烧毁的情况,每次都要送厂维修。“老靠别人维修,影响战备任务怎么办?”张玉武的倔劲儿上来了。那几天,因为长时间低头研究设备,导致脑部供血不足,猛一抬头,他就会感觉头晕目眩,额头上冷汗直流,有几次还差点晕倒。战友劝张玉武注意休息,但他猛灌几口浓茶,接着干。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玉武最终找出了故障症结。经过细致研究,他提出针对某型设备的调整方案,问题迎刃而解。仅此一项成果,每年就为单位节约维修经费数十万元。“以前雷达出现故障,只能坐等厂家派专家来修,而最近七八年间,专家就极少再上过山。”对于战友们来说,张玉武堪称雷达“守护神”,只要他一出手,再“任性”的雷达都会变得服服帖帖。

“只有平时当尖子,战时才能当尖刀”,这是他的人生格言。从新兵连分配到观通站后,张玉武始终坚持多看多记、虚心求教,几乎把所有节假日和业余时间,都用来自学雷达有关的业务书籍。为掌握装备常见故障,张玉武主动放弃休息时间,跑电路、查资料,入伍第六年就做到对图纸“一笔通”、对装备基本性能“一口清”、对一般故障“手到病除”。

在历年的重大演习演练中,他总是出现在装备保障最前线,出色完成保障任务。先后排除大小故障800多次,依据自身经验编写的《关于某几型雷达的维护与维修》一书,被印发作为单位的工具书使用。

创新钻研做爱军精武的士官专家

靠着一股子钻劲儿、拼劲儿,张玉武从入伍之初的初中学历,成长为如今熟练掌握多种型号雷达维修技能,摸索出多种专业战法训法的士官专家。每次雷达换装,他都没日没夜研究学习,力求最快掌握新装备维护保养技能。

一次,面对某新型装备频繁故障的情况,他没有选择把零件寄回厂家的通常做法,而是废寝忘食地闭门攻关一周,最终突破了一项厂家研究多年没有解决的核心技术难题。

几年前,西沙某部设备出现故障,站里召集技术骨干会诊,所有方法都试遍了,都没能解决问题。该部处于敏感海区,一旦有战备任务,极可能变得被动。官兵们焦急万分,只好打电话向上级求助。

“××站雷达出了点小故障,想请你过去瞧瞧。”几经周折,上级机关把电话打给了张玉武。这时,不少战友都劝张玉武不要揽这个活儿:“机关领导亲自打电话,能是小故障?再说了,别人站里那么多‘大拿’都解决不了,你去就一定能行?”还有的给他出点子,“你就说自己有任务走不开,让他们请厂方的专家。”

“万一这故障以后发生在我们站咋办?还能袖手旁观吗?还有,一碰到棘手的问题就请专家,真打起仗,上哪里去找专家?”跟领导请示后,张玉武订了最早的一班船票,立刻下了山。

1.jpg

张玉武在检修雷达装备

2.jpg

张玉武在操作雷达装备

十余个小时的颠簸,船终于靠了岸。一下船,张玉武顾不上歇口气就直奔某站的值班战位,拿出工具就开始捣鼓。上千个电器元件,他拿着仪器逐个测量,却显示一切正常。他又通过多种方法还是没找到故障原因。这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天半。“到底行不行?”大家都捏了一把汗。张玉武偏不信这个邪,断定问题肯定出在某系统上。该系统长达几十米,张玉武只能用手一点一点地摸索。

“就是这了。”摸到一处长约10厘米的地方,张玉武感觉指端微微发热,如果不仔细摸,根本发现不了。大家迫不及待地拆开系统外壳一看,里面果然有一层积水。积水清除后,装备随即恢复正常。事情传开后,张玉武的名气在单位也越叫越响。

去年,单位组织张玉武对所有站点进行装备巡检。某站某型装备自列装以来,性能时常无法满足任务要求,找厂家来修,也是修一阵好一阵,问题一直得不到根本解决。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站领导把情况告诉了张玉武。没想到张玉武检查完了,将装备朝向稍作调整,这个“顽固性故障”就彻底解决了,众人不由得啧啧称奇。

“你必须加倍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网络上的一句流行语成了张玉武最生动的注脚。正所谓大巧若拙,看似不经意的一调,背后凝聚的正是张玉武29年来的智慧与汗水。

履职尽责做忠诚奉献的观通卫士

张玉武所在的山巅,常年云遮雾绕,在室外呆几分钟,头发尖全挂着水珠,长时间下来,官兵都患上了风湿病、关节炎等疾病。上级领导考虑将他调往市区工作,他也总是婉言拒绝,把时间和精力全倾注在了装备与传带徒弟当中,带出了一大批技术骨干。

2009年,张玉武为维修某型装备,一站就是数个小时,在故障排除后失足从2米高处摔倒在地面,清醒后,他首先关心的是装备是否修复,坚持直到装备完全恢复正常工作才肯下山治疗。

张玉武是当时某基地司令部第一个留任的高级士官,上级考虑到他年龄偏大、身体不好,想把他调入机关,方便同家人团聚。面临抉择,张玉武陷入了犹豫徘徊。彻夜的思考后,他婉拒了上级的安排,下定决心:“既然选择从军报国,我就要像“钉子”一样扎根高山,在这里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有人问他:“老张,这里条件这么苦,你坚持这么多年,图啥?”张玉武总是朴实的笑着,说道:“习惯了,挪个地方,怕不适应。”

别人常说,张玉武是个“功勋老将”,但40多岁的他依然以一名新兵的身份要求着自己,奋斗在保障一线。抚摸着装备光滑的外壁,眼望着坑道外涌动的山雾,张玉武说:“偏远的山头、恶劣的环境都消磨不了我对雷达、对部队的热爱,我要踏实干到退休那天!”

从军29年,张玉武没有接父母到海南游玩一次,虽经历婚姻坎坷,却从未动摇奉献军营的信念。他把强军责任扛在肩上,把对家人的亏欠藏在心里。

29载悠悠岁月,张玉武始终坚守在云雾缭绕的黑岭山上,用生命践行着从军誓言。当年他一锤一锤在山体上凿下的“揽星月筑城、到九天安家”十个大字,无声地见证着他扎根高山艰苦奋斗、辛勤奉献的忠诚和壮举。

3.jpg

眺望战位

(文/图中国人民解放军92619部队易文豪张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