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港珠澳大桥那些鲜为人知的哨兵

来源:战友杂志在线责任编辑:admin
2020-06-02

夜幕下守护在哨位上的“红色前哨连”官兵林宇华摄

黑夜,伶仃洋面燃起绚烂的烟火。作为今年春晚的分会场,这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让全国人民又一次惊叹于它的宏伟壮丽。

与海上人工岛的热闹不同,22.9公里外,大桥另一端的珠海公路口岸略显落寞。大年三十晚上,口岸几乎没有来往的车辆和行人。冷清的出入境大厅前,伫立着4个挺拔的身影。万家团圆的时刻,武警官兵们依然在哨位坚守。

口岸巡逻的4名战士来自一支荣誉连队:武警广东省总队执勤第二支队执勤一中队。这个被国防部授予“红色前哨连”称号的中队,还担负着守卫港珠澳大桥的重任。

“这里温和的海风,让我想起了家乡的雪”

中士陈子武将人生的重要时刻,留在了港珠澳大桥上。

2012年4月,18岁的陈子武从广东韶关来到珠海,成为“红色前哨连”的一名战士。入伍8年,他只在家里过了一个春节。

今年春节,陈子武依然和战友们一起度过。与以往不同的是,他的心里多了一份想念。过完这个年,陈子武就要和自己的未婚妻领证。

除夕之夜,他回想起自己年初求婚的情景,地点就在他们每天执勤守卫的港珠澳大桥边。

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历时9年建设,而陈子武从入伍后就一直驻守在大桥的人工岛上。这期间,他每天站哨都能感受到建设中大桥的变化。无垠的海面上,随着一段段桥体的衔接,大桥的面貌也一天天清晰起来。

“我会像忠诚祖国一样忠诚于你。”在平时巡逻的海岸线上,在远处宏伟的港珠澳大桥见证下,陈子武向他的爱人许下承诺。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那天,因外出执行任务,陈子武没能赶上开通仪式。而去年年初,陈子武在港珠澳大桥边求婚,既让他收获了一份真挚的爱情,也弥补了未能亲眼看到大桥开通的遗憾。

与从小在广东生活的陈子武不同,他的排长高英城来自一个北方小城。军校毕业后,高英城被分到“红色前哨连”。此时珠海温暖潮湿的气候,在他看来少了一些“年”的感觉。

“这里温和的海风,让我想起了家乡的雪。”大年三十这天,高英城要到中队所在的每一个哨位上查看情况。在海岸线巡逻时,轻柔的海风拂来,这个年轻的排长想起了来部队前的那个春节。

同样是春节,珠海街头鲜艳的三角梅绽放,而北方的家乡刚刚下过一场大雪。知道自己就要下部队,离开前,父母特意拉上他到家附近的小公园去。积雪覆盖了公园的每一个角落,他们走得格外安静。在皑皑白雪中,父亲笑着对他说:“多看看吧,以后,很难见到雪了。

”临别那天,高英城即将进入机场的安检通道,一回头,看见母亲还倚在栏杆上望他。高英城不舍地走了回去,母亲抱着他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你走吧。”

“9年时间,我见证了港珠澳大桥的从无到有”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首诗,构成了新兵陈辉对“桥”的最初印象。出生于江苏扬州的他,与桥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同朝代的桥与江南水乡的柔情结合在一起,为扬州这座古城平添了无限风韵。陈辉走过很多的桥,但他第一次看到港珠澳大桥时,仍不禁惊叹:“这与江南的小桥流水截然不同。我从来没有想过,世上会有如此雄伟壮丽的桥。”

这是一座建设了9年的大桥。2009年,港珠澳大桥开始动工。这一年的陈辉还是懵懂的小学生,哼唱着《春天里》,在上学的路上踏过一座座小桥——那些雕刻着岁月痕迹的石桥,没有一座是用9年之久的时间建成。

那时的陈辉还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武警战士,在祖国大陆的南端,守护着中国规模最浩大的桥梁。

同样,家乡在湖北的洪鑫炀,没当兵之前见过最宏伟的桥梁是武汉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座诞生于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桥梁历经风雨,是古往今来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如今,新时代的中国,在通往世界的广阔水域上,建造了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这个全长55公里超级工程,运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桥梁施工技术,是中国智慧最鲜明的体现。

尽管守护着大桥,但“红色前哨连”的官兵们却几乎没有上桥的机会。2017年桥面铺设好后,中队在尚未完全竣工的大桥上进行过一次拉练。守了几年大桥,那是官兵们第一次有机会到桥上去,也是至今为止唯一一次上桥与它“亲密接触”。

刘明星是“红色前哨连”里最年长的兵,他也参加了那次拉练。在22.9公里的桥面上,他和战友们进行了总时长4个多小时的往返跑。当他们到达西人工岛,也就是今年春晚分会场的场地时,兴奋之情掩盖了身体的疲惫。

对岸香港段的桥体在雾中蜿蜒,像是腾飞的巨龙穿行云海。那一刻,满腔的自豪和骄傲让刘明星放声大喊了出来。站在港珠澳大桥上,他回想自己来到中队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汪洋。

“9年时间,我见证了港珠澳大桥的从无到有。”9年里,每一段桥梁的架设、每一截桥面的铺就,他都清楚地看在眼里。中国速度,在刘明星注视的目光下,有着最直观的展现。

1月18日,农历小年那天,陈辉和同批新兵一起完成了入连仪式。他拿起毛笔,为“连石”描红。凝视着“红色前哨连”几个字,他的心静了下来。陈辉选择了一个颜色略微有些暗淡的字,认认真真描了下去。

这支有着“红色前哨连”荣誉称号的英雄部队经历过多次转隶,一代代官兵像大海的潮水来来往往。

2014年,指导员仪海风还是上海一家软件公司的程序员。他笑着说:“当时实习期的工资,比我入伍后第一个月的工资还要高。”

放弃了程序员的高薪,放弃了已经考上的家乡公务员,仪海风选择到远离家乡的地方。从军护国,是仪海风从小到大的梦想,也是每一名“红色前哨连”官兵守护大桥的初心。

如今作为连队主官,90后的仪海风,带着一群90后、00后的年轻官兵重新擦亮“红色前哨连”的荣誉牌。

时代在挑选人,时代也在塑造人。新一代的年轻官兵已经接过重担,向着未来昂扬迈步。

“我最自豪的就是做好了一个兵该做的事”

“都是平凡人,因为它,我们才被人们关注。”望着窗外壮观的港珠澳大桥,炊事班班长杨帆这样说。

除夕,是杨帆一年中最忙碌的一天。人员补充后,中队新增了少数民族的战友。这个春节,杨帆在年夜饭的菜谱上别出心裁,设计了一桌“五族同乐团圆饭”。

金银鱼头、五彩糯米饭、上汤豆苗、白灼虾、乌鸡药材汤……桌上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菜肴,凝聚着杨帆对战友浓浓的心意。

2017年,超强台风“天鸽”席卷港珠澳地区。在市内的一个山丘上,许多树木被刮断,树枝悬在高处,对道路安全造成很大威胁。有时电锯不顺手,杨帆和战友们只能用钢锯一下下地拉扯,飞溅出来的树胶将杨帆的睫毛黏在一起,让他的眼睛难以睁开。

今年9月,杨帆将要退伍。很少有人能想到,他在来部队之前是一个追求“酷”的人。他曾经疯狂痴迷摩托车,14岁参加比赛在全国拿了名次。现在的杨帆是一名炊事班的战士,听起来这似乎不是一件可以说得上“酷”的事。

但杨帆说:“我最自豪的就是做好了一个兵该做的事。最后的9个月,认真做好每一顿饭。如果明天退伍,那今天还要干。第二天早晨把饭做好,然后换衣服,退伍。”

他质朴的话中,显露出这群军人忠于职责的使命感。某种意义上来说,大桥本身也许并不伟大,伟大的是建造和守护它的人们。

一桥连三地,“红色前哨连”的官兵们驻守在“一国两制”的交汇点上,离澳门最近的地方,海上是190米的距离,陆地上仅一墙之隔。夜晚海风吹拂,看着对岸灯火辉煌的景象,哨兵们当然会充满好奇,想象对面是什么样。

春节第一次站哨的新兵何海琛说:“感觉对面很近,却也很远。”此刻口岸出入境的行人来来往往。哨兵们离澳门咫尺之遥,却不能跨越。

谈起自己感受,何海琛说,“得到的比失去的多。和‘有没有当过兵’相比,‘有没有去过澳门’就不重要了。”这个1999年出生的新兵,说出了他们共同的心声。

年轻的哨兵站在窗前,灯光穿过栏杆洒在他的脸上。海风有些凉,但他的心却是热的。这是欧阳镱第一次在部队和战友们过春节。刚刚吃过连队送过来的饺子,浑身是劲儿。守在宏伟的港珠澳大桥旁,即使只能看到大桥的一角,欧阳镱心里也满是自豪和骄傲。

如蛟龙入海,似彩带飞天。欧阳镱记得,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通车那天晚上,他一遍遍刷着网上的短视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入眠。

这座年轻的桥梁有很多靓丽的称呼:“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现代世界七大奇迹”……而一个人真正站在它面前,才能发现它最朴素的本质:它是一座桥,一座壮美之桥,一座沟通之桥。

港珠澳大桥,沟通起两岸三地,连接起过去现在,也将人们的心与心联系在一起。

如果想知道这项伟大的工程是如何建成的,不妨去问问这群哨兵。

连队目前最老的兵刘明星2009年入伍,恰巧是这一年,港珠澳大桥开始动工。他亲眼见证了这项伟大工程的诞生。他看着,一捧水泥一捧沙,人工岛在海面崛起;他见证,一个桥墩一段桥,跨海延伸。

指导员仪海风说,当年为了支持港珠澳大桥建设,“红色前哨连”腾挪出新营房,搬进老营区。将近10年,宿舍是大通铺,也没有一张像样的桌子。当时一名新兵参观完友邻单位的营房后羡慕地问:“咱们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学习桌啊?”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中队终于搬进了海边的新营房。焕然一新的“海景房”面前,就是日夜守护的港珠澳大桥,中队也在今年春节前捧回了“基层建设标兵中队”奖牌。

中士陈子武说,当初站哨时,人工岛上设施还在兴建。他站在哨位的铁皮房外,踩在潮湿的沙子上,面前就是大海。他与海之间只有一道不到1米高的护栏,海风呼呼地吹,他一刻也不敢松懈。

港珠澳大桥闪耀着中国人的智慧,每一寸水泥里都融入了中国人的汗水,每一根钢筋里都熔铸了中国人的付出。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果实的事业是尊贵,花的事业是甜美,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

正因为有了“红色前哨连”官兵默默守护,港珠澳大桥才能平安顺畅。

今夜,在全国各地,有无数片像绿叶一样的人们。他们或许在繁忙的火车站巡逻,或许在祖国的边防线上站岗。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他们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今夜,人工岛上,欧阳镱和他的战友坚守在哨位上,灯光洒在他们身上,在地面拉出笔直的影子;在距离人工岛不远的营区,没有回家的战友们和他们一起,静静守望。

(文/图武警执勤第二支队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