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全力推进退役军人工作先行发展示范区建设“六个服务”当先锋做示范

来源:战友杂志在线责任编辑:webadmin
2024-07-19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五年来,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始终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围绕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持续推进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全市退役军人事务领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1年10月,退役军人事务部确立深圳为退役军人工作先行发展示范区,赋予在退役军人思政服务、就业服务、智慧服务、志愿服务方面先行探索新机制新模式的任务,裴金佳部长挂点指导深圳。2023年4月,裴金佳部长到深圳调研,对深圳退役军人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同意先行发展示范区建设增加拥军服务、军休服务。

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深圳退役军人工作寄予厚望,省领导多次对深圳退役军人工作进行批示,期望深圳退役军人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成立深圳先行发展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积极指导推进深圳退役军人工作先行发展示范区建设。

按照部、省部署要求,深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始终锚定走在前列、先行示范的目标任务。深圳市委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对标最高最好最优,以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的标准,推动退役军人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市委领导小组第二次、第三次全体会议重申,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推动退役军人工作不断向前,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努力在全国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退役军人事务部赋予深圳建设退役军人工作先行发展示范区的任务后,深圳把先行发展示范区建设作为“十四五”期间全市退役军人工作的“一号工程”,市委领导小组第四次、第五次全体会议连续听取情况汇报,3次写入党委政府工作报告,一体推进退役军人思政服务、就业服务、智慧服务、志愿服务、拥军服务、军休服务,推动先行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思政服务先行示范全面开花

1.jpg

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创调研深圳市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情况,其间参观“拓荒牛”红星堡垒户

坚持强化党对退役军人工作的绝对领导,着眼立足巩固党长期执政根基,不折不扣落实“五有”“全覆盖”要求,固本培元、夯实基础,成立服务中心(站)793个,落实专(兼)职服务队伍1854人、办公服务场所近9.78万平方米,全国示范型服务中心(站)创建率达100%。紧紧依靠四级服务体系,紧扣“构建思政服务有效平台”“建立思政服务有效模式”“探索思政服务有效途径”,探索建立思政服务“1310体系”(制定“1”个工作方案,围绕3条工作主线,办好“10”件实事),明确先行示范举措18条。

一是党建引领工作纵深推进。建设“一厅两室三队四平台”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设立教育实践基地27个,打造“红星堡垒户”32家、“老班长工作室”793个,组织3万人参观见学。成立思想政治教育“百人讲师团”,组建“百名舆情信息员”队伍,遴选思政智库,设立“名师工作室”“红星讲习所”,培育“兵支书”“兵委员”503人。打造“党建铸魂+特色育人”鹏城思政教育品牌,探索“机关+企业+社区+特色”党建新模式,建成退役军人宣传思想系统、党建智慧地图,录入党员信息7.5万余条。

二是宣传引导作用充分发挥。举办“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发布暨“五进”宣讲启动活动,营造学习典型、争当典型的浓厚氛围。建设优秀退役军人资源库,建成“五卷五篇”,收集信息1.3万余条。做强“二网一微一刊”,构建退役军人工作全媒体宣传矩阵,举办“老兵永远跟党走”文艺演出,传唱《退役军人之歌》,传递退役军人正能量。开展“学习贯彻二十大、老兵永远跟党走”“五进宣讲”等活动160余场次,受众超2万余人,部官网及主流媒体竞相报道。今年8月,中央电视台《老兵你好》栏目推出4期“大潮起珠江  军魂铸鹏城”深圳系列节目,在广大退役军人中反响强烈。

三是关爱帮扶机制不断健全。出台《深圳市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工作实施办法》,推动“一人一户一台账”精准帮扶。打造“关爱共同体”,关爱矩阵已吸纳社会组织及企业286家,关爱基金规模超4600万元,关爱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员达千余人,知名企业家王石、深圳卫视首席主播吴庆捷等3人担任“退役军人关爱大使”。深化退役军人结对帮扶,实施“暖心行动”、子女帮扶计划,开展“幸福家”改造、“致敬红星”“战友微心愿”等主题活动,开行“开往春天的地铁—深圳关爱退役军人成果展专列”,41.8万名市民搭乘参观。

就业服务先行示范大步迈进

2.jpg

深圳市光明区退役军人及军属专场招聘会采用“线上+ 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

围绕部里提出的“帮助广大退役军人充分就业、稳定就业、体面就业、高质量就业”目标,紧扣“强化政策支撑”“提升就业能力”“搭建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就业服务“五个一工程”(“一政策”“一品牌”“一平台”“一中心”“一张网”),明确先行示范举措16条。

一是“一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制定出台《深圳市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印发《深圳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教育培训机构监管办法》《深圳市退役军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评选办法》等配套文件,初步形成就业创业“1+N”政策体系。评定首届退役军人“双基地”名单,发放一次性奖金250万元。减免企业税收金额超2.8亿元,惠及3.5万名退役军人。

二是“一品牌”效应更加凸显。连续举办8届“兵至如归”就业招聘活动,与国资委携手开通国企招聘“直通车”,针对大龄就业困难等退役军人群体,开展能力提升及就业帮扶等专项行动。2022年累计开展各类招聘活动51场,对接用工单位1096家,提供就业岗位19863个,实现就业1613人,成功创业231人。

三是“一平台”内容更加丰富。打造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系统,提供“个人、企业、后台”三种登录管理模式,搭载“就业招聘、创业扶持、教育培训、帮扶指导、直播空间、战友互动、一人一档”等7个功能板块,自动核实退役军人注册身份,生成台账和个人“数字画像”,实现就业状态跟踪全链条管理。该系统现已注册退役军人2.6万余人、企业315家,生成台账及个人“数字画像”2596份。

四是“一中心”服务更加高效。引入专业力量运营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中心,建立政府“搭台”,社会组织、企业、退役军人等主体“唱戏”的发展模式,健全“点对点”精准帮扶、“一对一”跟踪回访、“一人一档”动态管理的工作机制,增强就业创业扶持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心已累计收集就业需求信息4463条、岗位信息21000余条、创业项目80余个。

五是“一张网”联络更加紧密。联合高校、银行、名企、社会组织等53家单位,成立“深圳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联盟”,全面形成政府帮扶、市场引导、社会支持的就业扶持格局。推进“教培先行、岗位跟进”等就业扶持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专项试点教育,单列5个优质专业、300个招生名额,毕业后获全日制专科学历。部内刊印发推广深圳就业服务经验做法。

智慧服务先行示范成效初显

3.jpg

深圳市退役军人智慧服务千企入驻鹏城老兵 APP 暨宝安区海雅双拥商圈启动仪式现场

按照部里提出的关于构建信息化系统、建设综合大数据、推行“互联网+退役军人服务”模式等指示要求,紧扣打造和提供“全面可靠的数据基础”“集约高效的管理平台”“精准智能的便捷服务”,以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推动退役军人工作提质增效,探索建立智慧服务“一库两网五平台”(“一库”,退役军人综合信息资源库,“两网”,“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门户网站”和“战友网”“五平台”,决策支持平台、综合服务平台、智慧管理平台、智能办公平台、基础技术平台),明确先行示范举措12条。

一是“一库”数据底盘不断夯实。深入推进人员信息库、机构信息库、政策法规库、主题业务库建设,向上向下贯通系统,纵向获取部建档立卡系统数据12万余条;向左向右打通链路,通过省市共享平台横向获取人社、民政、教育等部门累计29类数据,通过市共享平台获得19类数据,动态、鲜活展现我市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的全量数据库,确保“一库同享”。

二是“两网”引领高地不断巩固。高质量运营市局门户网站与战友网,实现权威发布与战友发声相融合、政府引领与自我提升相衔接、政务服务与社会尊崇相结合。

三是“五平台”服务矩阵不断丰富。扎实推动决策支持平台内容可视化,编制服务对象、服务机构、服务资源3张分布图,可视化展现宏观信息;设立思想政治、信访工作、就业创业、移交安置、拥军优抚、军休服务等6个分析版块,支撑分析重点工作;绘制N张个人画像,多角度勾勒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信息。扎实推动综合服务平台操作便捷化,依托“鹏城老兵”APP开发11个政务服务在线办理事项,推进“一网通办”;率先启动电子优待证建设,为手机亮证享受优待服务开启新模式。扎实推动智慧管理平台业务协同化,集约整合移交安置、权益保障、宣传思想、军供保障、视频会商等业务系统,推进退役军人事务“一台统管”。扎实推动基础技术平台管理科学化,通过集成整合各业务系统,实现权限分级管理、角色入口统一;搭建视频资源共享体系,集成各级各部门视频资源,为信息交流、集访监测、服务保障等提供支撑,实现视频集成共享、应急指挥可视;依托市政务云建设共享平台,实现集约化“一云共用”;依托市政务云提供的云安全、流量安全,自建终端、数据、网络等安全防护,实现“一链共防”,3次在全国退役军人相关工作会议上分享智慧服务经验做法。

志愿服务先行示范持续发展

8.jpg

受台风“苏拉”影响,深圳市红星应急救援队及各区红星志愿服务队迎着疾风,顶着大雨锯树清障、处理倒伏、巡逻路面、协助疏导交通

贯彻落实部里提出的“突出引导退役军人赓续优良传统、建功新时代”等指示精神,紧扣“壮大志愿服务组织”“增强志愿服务能力”“拓展志愿服务领域”,持续加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明确先行示范举措14条。

一是组织管理全面优化。市文明办、民政、团委等部门联合印发《深圳市促进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构建“五联”工作机制,推动服务项目、激励保障、响应机制有效衔接、互融共享。优化“市级统筹指导、区级主抓主管、街道和社区组织实施”运行体系,做实“上下联动、协同高效、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管理机制,形成了“社区吹哨,老兵报到”志愿服务格局。

二是机制模式更加完善。持续优化“一键式”志愿服务管理模式,推动“志愿深圳”与“鹏城老兵APP”志愿服务数据互联互通互认。开设“党建课堂”“红色讲堂”,打造“红星示范岗”42个,开展专业培训203场轮训红星队员5000余人次。设立红星志愿服务公益基金。连续举办两届红星“十佳”宣传表扬活动和“致敬红星”行动,培树“银发先锋”“移动厨房”“防疫纠察队”“助力中高考车队”等先进典型,持续提升红星队员的获得感、荣誉感、责任感。

三是领域内容逐步拓展。聚焦文明创建,推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主动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常态化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开展爱国拥军志愿服务。聚焦基层治理,引导419支红星志愿服务队参与平安建设。聚焦专业优势,孵化应急处突、法律援助、医疗救护、心理咨询等专业队伍25支,市红星应急救援队参与郑州特大暴雨、泸定震灾、清远洪灾等急难险重任务。聚焦服务保障,引导服务社会与自我服务双向发力,开展老兵帮老兵、战友微心愿等志愿服务2000多场次。发挥先进典型、知名人士引领发动作用,帮扶带动更多退役军人在服务大局、助力发展中彰显价值、赢得尊崇。

四是“红星”品牌影响力美誉度大幅提升。央视、《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媒体纷纷报道红星故事。市退役军人红星志愿服务队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6部门联合评为全国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经验入选全国退役军人工作十大“示范工作法”,李希,王伟中同志批示肯定。高标准举办全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会议,退役军人事务部召开全国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推广深圳经验做法。

拥军服务先行示范不断突破

4.png

开展迎接深圳舰回访“双拥共建”系列活动

牢牢把握双拥工作关联军地重要属性,突出双向服务重要职能,在体系建设、资源汇聚和氛围营造等方面持续发力,丰富拥军服务内涵、拓展拥军服务外延,着力提升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效能。

一是拥军支前体系支持战力提升。制定拥军支前“1+3+N”行动方案,建立会商、响应、激励等7项工作机制,系统梳理备战建设、战时支前等10类35项支前任务。建成900平米拥军支前总部基地,“全天候”保障拥军服务开展。打造拥军支前示范基地,开展拥军支前潜力调查,整理编印重点潜力手册,涵盖运输投送等5类400多家重点企业单位。组建拥军支前编队172支,无人机编队下设专业分队10支,汇集30余类无人机近400架,圆满完成有关联合演练任务。清单化推进军地互办实事,累计投入拥军设施建设经费超2.7亿。建成军粮供应省级军民融合区域配送中心。多元化提升军供保障能力,年均保障过往官兵超2万人次,建立野战、海上伴随保障,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深圳舰与深圳市“城舰共建”事迹亮相国家军事博物馆国防现代化建设成果展,专题纪录片在央视播出。

二是社会化拥军硕果累累。实施社会化拥军三年行动,部署“1+5”共40项举措。组建“拥军矩阵”,吸纳160余家驻深央企和优质民企,汇集“能量包”600余个。设立拥军优属专项基金24支,成立烈属关爱基金、戍边战士援助等专项基金8支。建成全国首个退役军人高新技术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入驻军创高新技术企业12家、归集发明专利200余项。打造“鹏军百宝箱”,服务军人军属、退役军人超25万人次,获评深圳市关爱行动“十佳创意项目”。开展“粮油拥军”“消费拥军”“交通拥军”“书香拥军”等系列拥军优属活动。深入开展文化拥军、组织基层党政单位与部队结对180余个,连续10年举办军民运动会。持续深化“帮扶救助进军营”,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600万元,有效缓解2483名官兵“急难愁盼”。“保险送精兵”实现入伍新兵全覆盖。

三是优待尊崇氛围日益浓厚。率先推出电子优待证并成为全国试点。深圳市退役军人医院在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揭牌成立,推出“四优、四享、四专、四免”医疗服务。市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等55家各类医疗机构开设优诊空间、开展优诊服务。持续开展“致敬战友·呵护眼睛”“关爱功臣·送医送药”以及优抚对象短期疗养等活动。实施关爱烈士遗属“五个一工程”,用心用情服务保障烈士遗属。走访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30.6万人次,赠送慰问金(品)2.2亿元。提质改造烈士纪念设施36个,全市165个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集中管护率达100%。全市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量达50个,莲花山公园邓小平铜像广场24小时迎候市民敬仰,186万军民现场感受“大潮起珠江”。

军休服务先行示范亮点纷呈

6.jpg

深圳市军休老年大学、深圳军休长青老龄大学总部启用仪式

以推动深圳军休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三全服务”为牵引,台账式推进军休服务14项举措,全面推动军休服务管理工作先行示范。

一是构建全覆盖组织管理体系。积极构建了移交安置政策研究、服务保障、学习交流三个平台,整合资源打造安置服务培训、爱国主义教育、军休干部颐养三个基地,创建了红星讲师团、艺术团、义诊团三个队伍,打造“一站式”安置服务中心。健全“1+5+N”三级服务管理网络,出台《深圳市军休服务管理中心关于健全完善军休机构服务管理体系的工作方案》,用好用活军休机构用房建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科学合理统筹谋划军休机构布局,全面升级军休服务站软硬件设施,建设适老温馨服务保障阵地。充分发挥三级党组织作用,形成工作人员、支委会与军休干部三方联动运行模式,引导老同志自觉地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二是拓展全周期服务保障内容。建成深圳市军休老年大学、深圳军休长青老龄大学。总部位于深圳市CBD,面积2600平方米,设置演播厅、报告厅、音乐厅、教学厅、展示厅、图书室、烘焙室等功能室,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集学习、休闲、娱乐为一体,打造全国一流的、具有深圳特色的、突出文化底蕴的军休大学总部。开设政治学院、人文学院、艺术学院、颐养学院、公共学院、书画学院6个学院,建立涵盖“思、文、乐、养、艺”5类8种课程体系,组建专兼互补、阵容强大的63名“名师榜”,建设“网上军休老年大学”,助力军休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主动链接社会资源,与9家养老、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构建“活力期+半失能期+失能期+临终期”全生命周期医康养结合养老服务。探索“智慧军休”服务模式,加强军休数据汇聚、管理和应用效能,培树“崇军敬老”军休文化品牌,开展一所一行家、一所一品牌、一所一典型“三个一”提质工程,共培养行家11名,打造品牌6个,塑造典型14位,全面实现军休服务提质赋能。

三是搭建全方位作用发挥平台。组建深圳市军休干部红星讲师团、艺术团、义诊团,常态化开展“五进”宣讲、文艺表演和义诊服务600余场,受益人群5万多人。建成军民广场、军史长廊、军休荣誉室、军休老年大学总部、“三团”活动阵地等,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基地,鼓励军休干部在调查研究、咨询参谋、建言资政、国防动员、经济社会发展、退役军人工作等方面发挥作用,引导军休干部“走出庭院,融入社区”,参与基层治理,服务奉献社会。